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财经参考 > 正文

复苏加速,小微经济涌现八大发展新动向

李子晨    2023-06-30 16:39:40    国际商报

小微企业数量占中国市场经营主体的90%,是消费复苏的温度计与晴雨表,也是涵养就业、创造经济活力的生力军。

“通过对小微经营者的调查,我们发现,尽管2020年以来,小微经营者面临了巨大的环境挑战,但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优化、经济复苏、消费回暖,小微经营也在持续向好。一季度小微的利润率已转负为正,环比增长3.7个百分点,同时小微的现金流平均可维持时间升至2.6个月,并显现出进一步改善的趋势。”在日前举办的2023年度小微观察论坛上,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张晓波在发布《中国小微经营者调查》最新成果时说。

同时,在论坛上,网商银行联合央视财经频道发起小微观察站,并结合淘宝天猫、支付宝、飞猪、网商银行等平台的数据洞察与调研发布了2023年小微经济八大新亮点,涵盖城市夜经济、县域直播、微型跨国公司、专精特新、轻旅行经济、宠物医疗服务、新银发经济、男颜经济等,全景呈现出小微经营的韧性、活力和发展新动向。

在城市夜经济方面,在国家和地方政策的扶持下,各大城市都开始加大对夜经济发展力度,让夜间城市重新焕发烟火气,对消费的拉动作用凸显。在业态上,夜经济也逐渐多点开花,从简单的吃喝逐步转向夜玩、夜游、夜购等多种形式,差异化经营空间大,非常适合小微经营。

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夜经济市场规模同比增长超16.7%,连续3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在长沙,夜间消费甚至占全天消费额的六成以上。网商银行针对餐饮小微商家的调研显示,68%的商家已经参与助力夜经济的发展。而与去年相比,45%的小微商家夜间营业额占比有所提升,其中18%的小微夜间营业额提升幅度超过两成。与此同时,一半以上的小微商家计划把营业时间延至21时以后。

在县域直播方面,一根网线、一部手机正在抹平城乡间的“数字鸿沟”,凭借“原产地”优势,在县域做直播成为很多小微创业的选择。在主流直播电商平台上,2022年县域商家增长超过150%,增速是直播电商大盘的3倍。直播生意的火爆也直接带动了旺盛的资金需求。过去3年,主流平台县域直播商家在网商银行的融资额年增长率达到34%,是电商金融增长最快的领域。资金主要用于旺季备货、直播营销等。

在微型跨国公司方面,过去5年,中国跨境电商进出口增长近十倍,而从事出口业务的企业中,小微企业占七成以上。速卖通、Temu、Shopee等中国跨境电商平台兴起,降低了小微出海的门槛,三五个人组成的“微型出海企业”成为中国制造出海的重要力量。数据显示,今年以来,速卖通平台服务的小微商家数比疫情前增长80%。而在跨境电商支付平台万里汇上,小微跨国开店的申请量今年以来提升了7.2倍,出口交易额同比增长了26%,增速几乎是大盘的两倍。

在专精特新“小巨人”方面,截至2022年年底,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认定数量共8997家,其中小微企业超过半数,占56%。科创小微的营收增速和利润率比普通中小微企业高一倍,平均拥有专利15.7个。更重要的是,“小巨人”评选直接带动了超过5万家专精特新企业、超过50万家科创型小微企业的蓬勃发展,小微科创的生态初步建立。网商银行数据显示,过去3年,科创型小微企业的年融资增速达到69%,远远高于其他类目,是增长最快的领域之一。这也是中国高新制造快速崛起的一个缩影。

此外,随着轻旅行经济的兴起,游客带动吃喝休闲产业加速向目的地城市下沉,也为更多服务业小微带来生意新机会。而银发经济、宠物经济、男颜经济的崛起也在催生出更多新需求,为老年人定制服务和产品、为宠物提供医疗美容服务,以及男士医美都正在形成新兴的细分市场,为小微经营者提供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对于小微而言,每一个亮点都蕴藏着生意和生计的机遇。《中国小微经营者调查》最新成果显示,当前小微经营情况持续改善,达到2021年以来的最佳状态。同时,税收、金融等面向小微的扶持政策覆盖率持续提升,贷款利率连续5个季度下降。小微经营者开始积极招工、备货、拓展线上渠道。

网商银行董事长金晓龙表示,作为专注服务小微的互联网银行,已经成立8年的网商银行累计为超过5000万小微经营者提供了数字信贷服务。在此基础上,网商银行关注小微金融健康,观察小微经济的发展,未来,将联合高校、机构及互联网平台,定期发布《小微经营者调查》报告和经济亮点,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发掘小微经济新动态,展示小微生命力。

(责编:汪翠萍)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阿曼积极挖掘氢能发展潜力
下一篇:激励“点绿成金” 长春税务以环保税赋能生态发展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