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财经参考 > 正文

动力电池创新紧锣密鼓

邓林如    2023-06-30 16:45:07    经济参考报

近日,“超级”锂离子电池面世的消息引发新能源汽车行业关注。这种最低工作温度达到-70℃、最高工作温度高达80℃的新型电池由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碳中和研究所先进储能技术团队研发,有望解决电动汽车冬季续航缩水和低温启动困难的问题。

众所周知,作为动力电池产业的主流,锂离子电池最为人诟病的就是其对环境温度的要求,这从客观上限制了新能源汽车消费市场的进一步扩大。如若兼顾低温与高温的宽温电池能够“上车”,锂离子电池将会在动力电池技术路线的角逐中“一骑绝尘”。

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动力电池是汽车产业转型的主引擎。事实上,近年来中国动力电池产业一直在围绕更低价格、更大能量密度、更加安全、更加环保的目标在加速创新,而动力电池企业的激烈竞争,也“卷”出了繁荣的产业生态。

工信部的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三元锂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单体比能量分别达到了每公斤300瓦时和200瓦时;已建成完备的产业链条,正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等关键主材全球出货量超过70%,智能工厂、零碳工厂成为先进制造标杆,累计建设动力电池回收服务网点超过10165个,基本实现就近回收。

今年以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延续良好态势。截至5月,今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00.5万辆和294万辆,同比增长45.1%与46.8%;出口45.7万辆,增长1.6倍。与之相对应,我国动力电池装车量依旧延续高增长状态。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我国动力电池累计装车量同比增长43.5%,其中5月份我国动力电池产量同比增长57.4%,装车量同比增长52.1%。

动力电池产业的高增长也正在进一步推动技术创新。前不久在四川宜宾举行的2023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上,从固态电池、全气候可靠与全场景可靠电池到快充与超充等新补能技术方案,从储能电站、飞行汽车等新应用场景到粉末均匀涂层、微波快速烧结、芯片内植、人工智能等多技术融合方案,各种技术创新纷纷涌现。

据透露,“充电10分钟、续航超过400公里”的整车已经出现,以后还有可能实现“5分钟充电、续航400公里”。不仅锂离子电池技术在极速奔跑,我国在钠离子电池领域也已实现产业化应用,而在燃料电池方面,中国已成为《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安全全球技术法规》修订的牵头方之一。

特斯拉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最近在与分析师的电话会议上说,批量生产电池是“这个世界上最困难的事情。做出原型很容易,但规模化生产非常困难”。然而,在中国却并非如此。例如,对“超级”锂离子电池而言,更令业界惊叹的是其落地速度。该电池分别于今年2月和4月通过了低速车、新能源汽车领域龙头企业的实测评估,性能远超预期,即将于我国东北等地的分布式储能领域开展应用示范。

面对这样的产业创新能力,也就不难理解德国管理咨询公司罗兰·贝格为什么会作出如此预测:尽管欧洲和美国均制定了雄心勃勃的扩产计划,但在未来10年内可能很难撼动中国在动力电池领域的市场地位。

(责编:汪翠萍)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阿曼积极挖掘氢能发展潜力
下一篇:激励“点绿成金” 长春税务以环保税赋能生态发展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