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财经参考 > 正文

上半年期市成交量成交额双增长 20个品种累计成交量同比涨幅超100%

王 宁    2023-07-04 13:35:58    证券日报 

中国期货业协会(以下简称“中期协”)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以单边计算,6月份全国期货交易市场成交量为7.9亿手,成交额为46.7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8.12%和下降2.53%,环比分别下降4.28%和7.28%;但从上半年整体来看,期市累计成交量为39.5亿手,累计成交额为262.13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9.71%和1.80%。

在多位业内人士看来,上半年,期市成交量和成交额均实现正增长主要在于部分品种和板块的投资机会明显,催生市场成交热情。虽然上半年全市场成交表现良好,但期货公司盈利能力并不突出,可能与业务开展成本、投资收益和手续费返还有关。

软商品板块表现最为活跃

中期协数据显示,分交易所来看,上半年,上期所累计成交量为9.89亿手,累计成交额为72.93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0.83%和4.75%,分别占全国市场的25.04%和27.82%。而郑商所累计成交量为16.87亿手,累计成交额为61.78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4.05%和38.21%,分别占全国市场的42.70%和23.57%。大商所累计成交量为11.28亿手,累计成交额为50.5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77%和下降19.34%,分别占全国市场的28.56%和19.26%。中金所累计成交量为7561.45万手,累计成交额为62.3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86%和4.41%,分别占全国市场的1.91%和23.77%。广期所累计成交量为1001.98万手,累计成交额为6584.18亿元,分别占全国市场的0.25%和0.25%。

对于上半年期货市场成交量和成交额均出现不同程度正增长,方正中期期货研究院院长王骏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成交量大幅提升主要在于几方面因素:一是软商品板块的棉花、橡胶、白糖三大品种成交量大幅走高,软商品板块上半年成交量同比增长70%;二是贵金属板块在市场避险需求推升下,成交量也有所走高,例如黄金和白银同比增长59.8%;三是黑色金属与建材板块的玻璃、纯碱、螺纹钢和铁矿石等品种成交量同比均大涨;四是化工板块和能源板块成交量贡献突出。

“虽然成交额相比成交量来说并未出现较大幅度走高,但正增长态势也比较难得。”王骏表示,成交额走高主要在于贵金属板块增幅较高,而金融期货和黑色建材板块也紧追其后,这些是推升成交额增长的主因。

国元期货研究咨询部经理吴菁琛向记者表示,从结构上看,上半年期权品种成交增幅明显高于期货,期权累计成交量增幅达170.39%,5个期权成交量累计增幅更是超过200%,分别是棉花期权、甲醇期权、菜籽粕期权、PTA期权、聚氯乙烯期权,这与国际市场期权成交持续高速增长相一致。但从价格表现来看,上半年文华商品指数从春节后高点199.16点跌至6月份低点165.72点,当期跌幅达16.79%,这也是成交量增幅明显但成交金额变动不大的原因。

期货品种走势分化

数据显示,有20个品种累计成交量同比涨幅超过100%。其中,最高同比涨幅超过300%,包括尿素期货、PTA期权、聚氯乙烯期权、菜籽粕期权、甲醇期权和一号棉期权等;在这20个期货和期权品种中,期权品种数量达到14个,期货品种仅有6个。

与之相对应的是,有14个品种累计成交量同比下跌超20%,跌幅最大的品种为强麦期货,上半年仅成交294手,同比下滑99.37%;另有11个品种上半年累计成交量同比跌幅在0至20%之间。

“上半年期货市场活跃度呈前低后高特点,一季度累计成交量同比增长8.47%,累计成交额同比下降6%;二季度累计成交量同比增长51.26%,累计成交额同比增长9.59%。”吴菁琛表示,前低后高与企业对避险需求的提升和商品周期性有关。

记者了解到,虽然上半年全市场成交情况表现出正增长态势,但多数期货公司仍反映处在“增长不增收”阶段,期货公司上半年盈利水平偏低。

五矿期货研究中心宏观研究员蒋文斌告诉记者,虽然上半年全市场成交量有所放大,但考虑到多数品种价格回落,成交额增长幅度有限,且做市业务的成交占比有所增加,以及佣金费率下降、利率回落,做市业务也存在手续费返还比例下调等影响,这些因素共同导致今年上半年期货行业盈利难度加大。

吴菁琛表示,今年前5个月手续费收入为86.07亿元,同比下滑19.48%,相比去年同期,交易所减收比例明显降低。同时,保证金利率显著下降也拖累期货公司收入。不过,基于对下半年期货市场活跃度改善预期,期货公司收入和盈利水平将继续改善。

(责编:汪翠萍)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山西重金奖励引导培育重点产业链
下一篇: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跃上二千万辆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