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财经参考 > 正文

通胀回落未让欧美央行“松口”

2023-07-04 13:45:47    经济日报

通胀数据回落、衰退风险上升等因素强化了市场机构关于停止加息的预期,认为“通胀回落的迹象可能让美联储不再继续加息”。然而,欧美英央行主要负责人依然坚持“需要维持紧缩政策”。在全球贸易增长缓慢、世界经济复苏前景不明之际,这势必对全球需求恢复带来冲击。

尽管美欧近期公布的最新通胀数据回落,经济衰退风险上升迹象更加明显,但是欧美英等发达经济体央行主要负责人在加息问题上并未“松口”。在全球贸易增长缓慢、世界经济复苏前景不明之际,这势必对全球需求恢复带来冲击。

美国商务部6月30日公布数据显示,美国5月个人消费支出(PCE)价格指数环比涨幅0.1%,同比涨幅3.8%,均较4月有所回落。欧盟统计局同日公布的数据初值显示,欧元区6月通胀率按年率计算为5.5%,低于5月的6.1%。

欧美通胀指标回落之际,有更多指标在提示经济衰退风险。美国数据显示,经通胀调整后,5月实际个人消费支出环比涨幅为0%,消费者支出停滞不前,反映出美国经济主要引擎出现失速。标普全球的数据显示,美国6月Markit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初值为46.3,创6个月以来新低,制造业萎缩进一步加剧。同时,受工业生产下降的严重打击,欧元区6月经济活动增长放缓,达5个月来低点。

通胀数据回落、衰退风险上升等因素强化了市场机构关于停止加息的预期,认为“通胀回落的迹象可能让美联储不再继续加息”。然而,欧美英央行主要负责人依然坚持“需要维持紧缩政策”。

6月28日,欧洲央行在葡萄牙辛特拉举行央行论坛小组讨论。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称,货币政策尚未足够长时间地保持“足够的限制性水平”,美国核心通胀可能要到2025年才能回归2%的目标水平;欧洲央行行长拉加德强调,未来欧央行仍需持续对抗通胀,可能在7月政策会议上继续加息;英国央行行长贝利称,不认为降息会很快到来。有分析指出,通胀仍是欧美英央行负责人坚持紧缩政策的主要理由,他们认为当前通胀压力居高不下,潜在物价增长依然强劲,很有可能继续加息,降息不会很快到来。

同时也要看到,欧美英央行一方面承认持续紧缩确实有“很大概率”引发经济衰退,另一方面也强调这“并不是可能性最大的情形”,这反映出其既要通过加息降低通胀,又要维系失业率不至于过高,还要确保经济不至于过度收紧而陷入衰退的纠结。6月28日,美联储公布2023年度银行压力测试结果显示,美国大型银行能够抵御严重经济衰退带来的冲击,并在此情况下继续向家庭和企业提供贷款。这份恰逢其时的测试结果,或许是有关方坚持紧缩政策的底气所在。

在通胀放缓背景下,欧美央行坚持紧缩政策对全球需求恢复的负面影响持续放大。正如今年1月世界贸易组织(WTO)总干事伊维拉所言,应关注影响贸易的不确定性因素,利率走势正是其中重要一项。德国伊弗经济研究所(IFO)5月以来多次表示,全球央行应对通胀采取的加息举措,使利息成本上升抑制了全球需求,新增订单的减少使产业放缓,行业出口预期明显下降。

通胀水平居高不下加上债务规模急剧攀升,对欧美政策走向的影响同样不小。6月28日,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发布2023年长期预算展望报告警告,处于高位且不断增加的债务将使美国经济增长放缓,推高偿付给美债持有者的利息支出,给财政和经济前景带来显著风险。

(责编:汪翠萍)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山西重金奖励引导培育重点产业链
下一篇:引领消费变革,让家纺消费热起来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