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财经参考 > 正文

依托强镇做强做优特色产业

马呈忠    2023-07-11 19:42:22    经济日报

建设农业产业强镇,要立足优势,整合各类生产要素,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上下功夫,在延链补链强链上下功夫,推动乡镇从卖原料向卖产品、卖服务转变。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中之重是产业振兴。乡镇作为各类农业产业发展资源要素聚集区,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举足轻重。

近日,新疆以枸杞生产加工为主导产业的精河县托里镇、以肉牛养殖加工为主导产业的麦盖提县库木库萨尔乡、以水稻生产加工为主导产业的察布查尔县种羊场等6个农业产业强镇获批建设。

当前,早先建设的一批农业产业强镇发挥“领头雁”作用,带动天山南北乡村振兴效果明显。据了解,2018年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启动农业产业强镇建设以来,新疆已获批创建农业产业强镇41个,覆盖13个地(州、市)、35个县(市、区),培育了一批以小麦、水稻、棉花、苹果、核桃等为主导产业的农业产业强镇,其中,主导产业全产业链产值超5亿元的有2个,超10亿元的有2个,培育出了“阿克苏好果园”“于田沙漠玫瑰”“天山密王”等一批品质优良、特色鲜明的“土特产”品牌。

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兴旺,发挥好农业产业强镇的引领作用是重要一环。目前,各地推动乡镇主导产业做大做强做优,还需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首先,做优“土特产”品牌。农业产业强镇建设,产业韧性强不强,“土特产”品质优不优是重要发展指标。一些欠发达地区,虽然乡镇产业特色明显、成长潜力好,但受到产业基础薄弱、标准化进程滞后、产品开发力度不足、产业融合发展缓慢等因素制约,长期处于农业产业链初级原料供应端,“土特产”市场竞争力不强。建设农业产业强镇,要立足优势,整合各类生产要素,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上下功夫,在延链补链强链上下功夫,推动乡镇从卖原料向卖产品、卖服务转变。在提升“土特产”品质基础上,还要不断丰富“土特产”种类,做优品牌,才能持续赢得更多消费者青睐。

其次,立足“两个市场”。优质“土特产”立足市场才能行稳致远。一些偏远地区农业产业强镇离消费市场远,名优“土特产”受制于运输距离,面临着“走出去”难题。分析其中原因,既有运输距离远的短板制约,也存在对本地及周边市场开发不足等情况。因此,产业强镇建设要兼顾本地和其他省份消费市场,围绕这“两个市场”的城乡居民消费需求,因地制宜提供丰富优质的“土特产”。

此外,强化联农带农机制。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乡村产业振兴离不开人才支撑,在建设农业产业强镇过程中,农业产业加快提档升级,在外引人才的同时,还要强化联农带农机制,用好最了解当地水土的农民,通过技能培训升级、“走出去”开拓眼界等措施,发掘、培养更多“土专家”“田秀才”,使他们成为致富“带头人”,并让更多产业强镇建设成果惠及农民。

总而言之,在城乡融合发展的视野下,要以充分发挥农业产业强镇引领作用为抓手,更好盘活乡村资源要素,带动农民增收,推动乡村振兴。

(责编:汪翠萍)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山西重金奖励引导培育重点产业链
下一篇:金融机构服务“保交楼”初见成效 业界期待更多接续政策出台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