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财经参考 > 正文

补齐水运基础设施短板 强化水运绿色智慧转型

2023-07-11 19:42:56    中国商报

水运作为重要运输方式,承担了我国大量的跨区域货物运输和约95%的外贸物资运输量,是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保障。日前,交通运输部相关负责人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今年以来,我国加快补齐水运基础设施短板,着力强化水运绿色智慧转型,目前已建成和在建的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规模均居世界首位,环渤海、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三大世界级港口群正在形成。

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

水运是我国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交通运输部副部长付绪银表示,今年以来,交通运输部把稳增长、扩内需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持续扩大有效投资规模。1—5月,我国完成水运建设投资734亿元,同比增长30.3%,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

内河水运建设方面,重大项目实施带动投资有效增长。1—5月,内河水运建设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84亿元,同比增长41.5%。其中,西部陆海新通道平陆运河工程已于今年5月23日全线动工建设,目前已累计完成投资123亿元,项目今年计划完成投资180亿元。安徽省引江济淮航运工程在去年主体工程试通航的基础上,正加快向今年10月全面通航目标迈进。长江中游宜昌至昌门溪二期、长江上游九龙坡至朝天门河段航道整治工程等完成竣工验收并正式投入运行。京杭运河浙江段三级航道、小清河复航工程全线通航。一系列内河水运重大项目建设顺利推进,加快了内河水运大通道扩能升级,提升了内河高等级航道网畅通保障能力。

沿海水运建设方面,加强政策保障推动项目加快建设。1—5月,通过加强与相关部门协同联动,加大用海、用地和资金保障,出台推进码头改扩建政策,推动今年1—5月沿海水运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34亿元,同比增长16.8%。其中,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港深水港区小洋山北作业区集装箱码头及配套工程、宁波舟山港梅山港区二期工程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加快推进。青岛港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三期工程实现交工验收,广州港南沙港区四期、广西钦州大榄坪南9—10号自动化码头等项目通过竣工验收,这些项目的加快建设,不仅为促进有效投资打下坚实基础,也有力促进了世界一流港口建设。

“下一步,交通运输部将继续坚持服务保障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围绕‘十四五’规划,以联网、补网、强链为重点,积极有效发挥投资重要牵引作用,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活力。”付绪银说。

港口功能布局不断优化

今年以来,交通运输部在优化港口功能布局、推进港口转型升级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举措,促进港口运行保持良好态势。1—5月,全国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67.5亿吨,同比增长7.9%;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22亿标准箱,同比增长4.8%。

据介绍,交通运输部推动10个沿海省份、7个长江沿线省份,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本为纽带,组建了省级层面的港口集团,初步实现了港口资源利用集约化、运营一体化、竞争有序化、服务高效化。“去年10月,河北港口集团重组成立,将秦皇岛、唐山、黄骅的港口业务重组整合,有力促进河北港口深度融合发展。”付绪银说。

同时,强化港口铁水联运功能,充分发挥水路、铁路运输比较优势及综合运输组合效率,交通运输部联合四部门印发《推进铁水联运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加快推进集疏港铁路建设,增强港口集聚辐射能力。1—5月,全国港口集装箱铁水联运量完成396.1万标准箱,同比增长10.2%,有力降低了物流成本,提升了运营效率。

此外,大力提升港口综合服务能力。今年以来,交通运输部把组织实施港口服务能力提升工程,作为2023年交通运输更贴近民生实事之一,目前11个沿海集装箱枢纽海港(上海港、大连港、天津港、青岛港、连云港港、宁波舟山港、厦门港、深圳港、广州港、北部湾港、洋浦港)已基本建立“一站式”服务平台,其中网上业务受理单数比例达86%。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区域港口群协同发展步伐加快,我国三大世界级港口群正在形成。据悉,交通运输部以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为引领,进一步优化港口设施功能布局,加快构建功能层次合理、保障能力充分、战略支撑力强、安全绿色智慧的港口体系。同时,加强部省联动,合力推进环渤海、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港口群协同发展,提升世界级港口群的整体竞争力。

付绪银表示,下一步,交通运输部将围绕建设世界一流港口目标,继续指导推动区域港口群协同发展、省级港口集团进一步深化资源整合,组织实施好港口服务能力提升工程,为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发挥更加有力的服务保障作用。

绿色低碳智能转型加速

近年来,我国水运绿色低碳智慧发展明显加快,服务的质效也在持续提升。付绪银表示:“今年以来,我们加快补齐水运基础设施短板,持续推进水运降本增效,推进铁水联运高质量发展,全力做好水运保通保畅工作,着力强化水运绿色低碳智慧转型。”

一是港口加快绿色转型。不断完善绿色港口的标准体系,去年以来先后发布了水运工程节能设计规范、港口工程绿色设计导则等标准,通过标准引领,推动港口绿色低碳转型。加快推进港口大宗散货绿色集疏运,沿海主要港口煤炭集港都是通过铁路或者水路完成的,今年1—5月煤炭、矿石通过铁路、水路、封闭式皮带廊道和新能源汽车等绿色运输方式的疏港比例进一步提升到92.7%和79.1%。另外,建立了长江经济带船舶和港口污染防治长效机制,到去年底基本做到了船舶污染物的来源可寻、去向可溯,构建了多部门联合监管和互联网监管格局,基本转入常态化运行。

二是船舶绿色发展积极推进。积极构建清洁低碳用能体系,大力推进重点区域、重点航线、重点船舶靠港使用岸电。长江经济带1.2万艘船舶完成了受电设施改造,今年1—5月,长江经济带港口和水上服务区岸电使用将近4000万吨,同比增长54%。同时,积极推进新能源清洁能源船舶发展,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目前全国有450艘LNG动力船舶,大约有150艘电池动力船舶。

三是智慧港航建设成效显著。积极引导智慧港口发展,先后发布了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设计规范、建设指南和自动化散货码头技术规范,目前已经建成的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达到16座、在建10余座,已建成和在建的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均居世界首位。同时,积极推进智慧航道建设,充分运用5G、北斗、大数据等技术,推进长江水系电子航道图的干支联通,加强航道运行监测,推动多梯级船闸联合调度、推进水上服务区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发展。基于区块链的海运进口集装箱、大宗散货电子放货平台的应用不断得到拓展。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推进水运清洁低碳转型和创新驱动发展,统筹推进绿色港口、绿色船舶发展,大力推进智慧港口、智慧航道建设,不断增强水运发展的新动能,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水运篇。”交通运输部总工程师、水运局局长李天碧表示。(文言)

(责编:汪翠萍)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山西重金奖励引导培育重点产业链
下一篇:金融机构服务“保交楼”初见成效 业界期待更多接续政策出台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