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财经参考 > 正文

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两翼齐飞”

2023-07-14 18:50:40    科技日报

日前,总投资6000万欧元的倍世海尔智能净水工厂在青岛自贸片区投产。该项目是水处理领域欧洲第一、世界第三的上市公司——奥地利倍世集团在亚太区唯一的净水研发、技术及制造基地。

这是青岛自贸片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最新成果。

近年来,青岛自贸片区在为“国家试制度、为地方谋发展”的同时,探索建设自由科技创新试验区,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两翼齐飞”。

建立高新技术企业“精英梯队”

“青岛自贸片区聚焦主导产业,为企业营造了一流的发展环境。这里的科技创新氛围越来越浓厚!”7月12日,赛轮集团青岛工厂总经理王兆雷说。

作为首批国家“数字领航”企业,赛轮集团加大研发投入,基于世界首创化学炼胶新技术制备的“液体黄金”橡胶新材料,生产出“液体黄金”绿色轮胎,成功破解行业“魔鬼三角”难题。

依托青岛自贸片区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以赛轮集团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企业正在“加速跑”。截至2022年底,片区共有高新技术企业134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60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3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1家,初步建立高新技术企业“精英梯队”。

依靠这些科创企业,青岛自贸片区的产业发展更具活力,集聚效应也更为显著。如今,片区集聚世界500强中外投资项目150个,初步形成以智能家电、基因科技等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产业链集群。

不拘一格“引人才”

7月13日,位于青岛自贸片区的青岛科泰重工机械有限公司车间内,工人们有条不紊地进行装配、检测等各项工序。据公司负责人介绍,今年1—5月份,公司出口额比去年同期增长36.8%,产品畅销俄罗斯、东南亚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公司产品的畅销,离不开研发和技术团队的攻关,更得益于青岛自贸片区不断优化的人才政策,为我们夯实了人才保障的基础。”该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围绕人才引育留用全链条,青岛自贸片区制定产业链链主企业首席专家办法、人才安居办法、拔尖创新人才遴选奖励办法等6项人才政策,实行人才引进‘一事一议’‘一人一策’,从政策措施到保障体系,从引进人才到培育人才,每一项都瞄准科技创新和产业方向‘精益求精’。”青岛自贸片区管委副主任隋斌介绍,片区年均引用人才3000余人,引进人才总量达到2万余人,平均每万人专利数163件,高层次和海外人才占比居国内前列。

加强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

围绕产业链核心环节和前沿领域,青岛自贸片区加强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深化国际科技交流合作,为高端产业赋能,着力打造未来发展新优势。

前不久,南极磷虾基因组成功破译的相关研究成果于国际学术期刊《细胞》发表。在这个由来自中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国科研人员组成的破译团队中,位于青岛自贸片区·中德生态园的青岛华大基因研究院是主导单位之一。

“片区正在承接青岛市级基因科技产业园建设任务,推动未来产业基因科技快速布局,促进更多优秀基因科技国际合作成果诞生。”青岛自贸片区管委副主任、中德生态园管委常务副主任王莉告诉记者。

今年3月,青岛自贸片区出台支持先进制造、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的试行政策。政策明确,将强化技术源头创新、加强高端创新平台建设、鼓励企业自主研发创新。对于具有创新性、引领性、突破性的源头创新、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产业共性技术研发项目,片区给予每个项目最高300万元资金扶持。

在加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方面,青岛自贸片区鼓励企业承接科技成果,对企业购买高校、科研机构科技成果并成功转化的,或委托高校、科研机构等有偿订制研发科技成果和共性技术并实施产业化的,按照不超过交易额的30%给予补助,每家企业最高100万元。

“随着山东自贸试验区建设发展迈入‘2.0时代’,青岛自贸片区将聚焦高端产业,进一步夯实产业集群优势、深化绿色低碳优势、塑造数字赋能优势,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以科技创新赋能高质量发展。”王莉表示。

(责编:汪翠萍)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山西重金奖励引导培育重点产业链
下一篇:上半年我国进出口同期首度突破20万亿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