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财经参考 > 正文

转型金融要增厚绿色底色

王宝会    2023-07-17 14:36:33    经济日报

近日,京津冀三地金融监管部门联合发布通知,明确三地协同推动绿色金融发展,助力降碳、减污、扩绿,实现高质量发展。绿色金融主要是指运用金融政策和工具,为绿色项目所提供的金融服务。此次三地从体制机制、产业项目等方面鼓励银保机构探索研发适合本机构的绿色金融产品和模式,合力加大绿色金融供给。商业银行作为提供绿色信贷产品的主体,通过制定绿色金融合作方案,搭建平台、创新产品和开拓场景,持续扩大了绿色金融规模。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我国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超过25万亿元,绿色债券余额超过1.5万亿元,均居全球前列。

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以绿色贷款和绿色债券为主、多种绿色金融工具蓬勃发展的多层次绿色金融市场体系。总的来看,我国绿色金融战略明确、成果显著,不仅为改善环境、应对气候变化和节约资源提供了有力支撑,还为金融机构等参与主体培育出新的业务增长点,绿色金融在实体经济中的底色不断增厚。

应当看到,绿色金融主要侧重对绿色项目的支持,传统高碳产业并未被纳入其中。近年来,为推动高碳产业向低碳转型,加快实现“双碳”目标,转型金融受到金融行业的重视。作为绿色金融的扩容版,转型金融不仅完善了绿色金融缺乏对高碳企业转型的资金支持问题,还拓宽了绿色金融的覆盖面。目前,我国的能源结构仍以化石能源为主,未来传统高碳企业在绿色技术、绿色转型等领域将少不了大量投资。据不完全测算,所需资金将达到百万亿元的量级,这也为金融机构发展转型金融开辟出一条新赛道。

尽管转型金融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但是从防范金融风险角度看,金融机构假如一哄而上投入大量信贷资金进入高碳行业,在银企供需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容易滋生各种潜在的风险隐患。因此,把转型活动厘清楚、说透彻是大前提,如果含糊不清、没有秩序,很可能频现浑水摸鱼的“假转型”项目。这也提醒有关金融管理部门,要时刻提防个别企业上演“洗绿”、项目造假、资金套利的戏码。

有鉴于此,为降低转型金融风险,有必要规范两个要点。一是转型活动标准。包括出台转型金融支持项目目录、转型认证流程办法等政策,这将是金融机构发放转型资金的重要参考要素。目前,央行牵头正在煤电、钢铁、建筑建材等领域开展转型金融标准研究,进而引导转型金融精准投放到传统转型产业上。这样看来,发展转型金融要有一盘棋、一张网的谋略,通过完善标准和办法,才能有效遏制假转型的投机行为。

二是加强环境信息披露。在实践中,个别企业在一个项目中减了碳,锁定了转型融资的长期支持,但是后期又上了很多高碳项目;还有的企业对高碳项目实施虚假的低碳披露。如此恶性循环,总体算下来企业并未减碳。加强环境信息披露就是要堵住此类造假行为,不仅要求转型企业对其阶段性成果进行完全披露,还要求金融机构对其投融资活动的转型信息进行披露,即企业端和金融机构端双向同时发力,让社会各方清楚企业在转型活动中到底排了多少碳。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转型金融恰好弥补了绿色金融的盲区,是金融机构赋能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金融手段。接下来,对于金融机构而言,需要继续创新金融产品和提升服务质效,精准对接高碳企业转型的融资需求,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绿色动能。

(责编:汪翠萍)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山西重金奖励引导培育重点产业链
下一篇:数字人民币的2023:持续向纵深发展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