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财经参考 > 正文

以品牌引领粮食产业提质增效

刘 慧    2023-07-21 12:48:49    经济日报

日前,吉林粮食品牌日暨产销对接活动在延边州举行,活动主题为“聚焦品牌跃升,共谋产业发展”。这次活动不仅进一步凝聚了打造粮食品牌的共识,形成“谋品牌、创品牌、管品牌、强品牌”的强大合力,而且进一步提升了区域粮食产销协作和产业链融合发展水平,有助于推动吉林乃至全国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

吉林延边州和龙市东城镇光东村水稻种植合作社负责人金君说,今年种植的水稻品种主要是“吉粳81”,很受客户欢迎。在品牌建设引领下,大米品质更稳定,合作社水稻种植面积从原来的60多公顷扩大到如今的360公顷左右,辐射周边4个村,带动周边200多家农户。

吉林省强化政策引导,聚力种业振兴,加强基础保障,全力防灾减灾,多措并举保稳产、促增产,特别是近两年部署实施千亿斤粮食产能建设工程等一系列重大标志性、引领性工程,全力推动粮食产能向1000亿斤水平迈进,该省粮食产量2021年、2022年连续两年稳定在800亿斤以上。2022年,吉林省粮食总产量达816.16亿斤,创历史新高。全省粮食亩产940.52斤,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积极贡献。

品质强则品牌强,品牌强则产业旺。近年来,吉林持续推进以吉林大米、吉林鲜食玉米为引领的“吉字号”农业品牌建设工程,深入挖掘优质粮食资源潜力,推动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效益优势转变,逐步构建起“公用品牌+区域品牌+企业品牌”三位一体的品牌体系,吉林大米、吉林鲜食玉米品牌知名度显著提升,产品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产业基础进一步夯实。吉林粮食产业实现扩容增量、提质增效,该省水稻加工业产值由品牌建设之初的140亿元增加到260亿元,吉林鲜食玉米加工产值由2019年的16亿元增加到2022年的39亿元。“吉林省将加快推进吉林大米、吉林鲜食玉米品牌跃升,打造千亿级玉米水稻产业集群,充分发挥吉林粮食优质高产资源优势,增加高品质粮食供给。”吉林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二级巡视员张长城说。

要重视打造粮食品牌,更要重视粮食的销路。吉林构建长期稳定的粮食产销合作机制,不断深化与北京、上海、福建、广东等主销区粮食产销合作,加快推动产销合作从产需调运向产业链合作转型。目前,广东海大、厦门象屿、京粮集团等一大批知名粮食企业在吉林建立了稳定的收储基地;北京、浙江、福建等6省份先后在吉林设置地方储备粮,实现调得动、运得出、用得上和“优粮优储”。“希望通过此次活动,吉林与销区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持续深化务实合作,健全完善形式多样、长期稳定、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加快推动粮食产销协作再上新台阶,让更多的吉林优质农产品走向全国各地、走进千家万户。”吉林省副省长韩福春说。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总工程师颜波表示,吉林粮食品牌日暨产销对接活动为全国粮食品牌建设和产销协作提供了一个交流、合作的平台,在顺畅粮食流通、促进提质增效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责编:汪翠萍)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货币政策精准有力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提升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