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党建 > 正文

江西南城:“四则运算”探寻党员教育管理“最优解”

2023-05-06 15:51:11   

江西南城县下辖12个乡镇,有150个行政村,共有党员8600余人。为抓好抓实党员教育管理,南城县紧紧围绕基层党的建设,巧用“加减乘除”法算出党员教育管理最优解,激发基层党组织的生机活力。

基层党校+阵地下延

党员教育管理提档“加”速

阵地建设“加固”。通过盘活改造12个乡镇现有闲置场所,结合南城县毛泽东旧居、黄狮渡大捷旧址、宁元勋纪念碑等本土红色资源,因地制宜打造集培训教学、理论研学、现场教学为一体的“一镇一品”党员教育培训阵地。明确乡镇党委书记为党校校长、第一责任人,日常工作由乡镇组织口负责,实现“成团出道”。

学习内容“加码”。坚持“党校姓党”根本原则,实行“清单制+点单制”管理。在“清单制”制定上,针对基层党组织书记、党务工作者和普通党员三类重点培训对象,打造“头雁课程”“党务工作”“党性教育”专属课程。针对村级后备力量,专门打造开设“雏燕工程”等项目;在“点单制”培训上,利用信息化平台、微信公众号开设线上学校,各乡镇党委结合实际需求填写《约课邀请函》,向师资库选课“点单”,县委党校统筹“派单”,课后由党员学员统一“评单”。

师资队伍“加量”。明确每名挂点县领导为乡镇“特聘教师”,定期深入挂点乡镇为全体党员上党课、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等;与东华理工等省内知名大学签订合作协议,整合高校教授、省市委党校教师等师资力量,建立流动“师资库”;聘请各级党代表和党员先进模范、基层名誉村长、特聘村主任等组建“骨干讲师团”,担任特约教师。

目标导向-突出问题

党员教育管理删“难”就“减”

减去党员教育覆盖不充分问题。通过网络问卷、集中讨论、个别了解等方式明确离退休党员、高龄党员、流动党员、中青年在职党员等不同需求,建立分类分层施教管理机制,灵活采取互动式、开放式、体验式、研讨式教学方法,针对行动不便党员上门送学,针对流动党员开展“云端式”教学,实现党员教育管理“不掉队”的目标。

减去党员教育实效不理想问题。突出需求导向,把党员教育培训与解决基层治理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有针对性地组织党员干部认领乡村振兴、项目建设、基层治理等破题任务并开展交流研讨。截至目前,全县共召开“群众交心会”1880余场,收集群众意见建议2130余个,解决2130余个,实现党员作用发挥“不缺位”的目标。

减去党员教育工学不平衡问题。积极探索“错峰”调训和“分段式”培训有效融合,将阶段性工作任务重的单位及人员,科学调配培训班次,实现党员教育培训“不断档”的目标。

模范带头×争先创优

党员教育管理“乘”倍生效

队伍联动出“乘”绩。 强化“选苗、育苗、用苗”,注重把优秀青年培养成党员,把优秀党员培养成村干部、致富能手、产业带头人,建立村级后备干部管理台账,定期培养考察,做到备用结合、动态管理。截至目前,南城县择优新增储备村级后备干部302人,其中78名后备干部提前到村试岗锻炼;创新试点“名誉村长”制度,聘请93名乡土人才担任,为乡村振兴凝聚人才力量,借智借力,聚焦制约农村发展重点、难点释放“智囊效应”,抓实抓细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

宣传发动出“乘”效。依托“红旗党支部”创评,按照“树典型、抓示范、带全局”的思路,充分利用“南城组工”等媒介,对在乡村振兴、应急防控、防汛救灾中亮身份、树旗帜、作表率的优秀党员开展“群众身边好党员”系列宣传,营造出向先进学习的浓厚氛围。

先锋带动出“乘”果。大力开展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创品牌、比特色”大巡察活动,激发党员先锋带动、争先创优意识,通过设立“乡村振兴强村贷”,实行强村带弱村抱团发展,南城县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过15万元的村达95.3%,其中3个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50万元以上。

长效机制÷顽瘴痼疾

党员教育管理“除”旧焕新

扫“除”能力危机。细化落实机制,以“赋能强基、提优补缺”为目标,采取专题测试、不及格补课重测的方式检验学习成果,帮助党员干部以学促查、以学促改,以满电状态扫除本领恐慌,用学习成果转化为工作成效,切实打造一支能力强、素质高的党员队伍。

破“除”不良作风。强化监督机制,成立由县纪委监委、县绩效办组成的党员教育培训专项督导组,对每节培训课堂纪律进行跟踪督导检查,及时指出存在问题,杜绝“迟到、早退、旷课”的现象,创建踏实学习的良好环境氛围,确保学习成效。

消“除”失之宽软。量化考核机制,严格落实“五查五看”管理制度和考核制度,做到季度一检查,一年一考核,健全完善党员教育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各级的党员教育管理相关规定,对无正当原因不按时参加支部组织生活的,进行通报并要求进行补课。(中共江西省南城县委组织部 郑芬)

(责编:李茜)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有事儿没事儿常来坐坐”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