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党建 > 正文

那山那水绘就尊崇画卷

——广西退役军人事务部门服务退役军人纪事(上)

庞革平 刘德安    2023-11-14 16:46:19    人民周刊网

2018年11月20日,广西壮族自治区退役军人事务厅挂牌成立。组建五年来,广西退役军人事务系统奠基启新、砥砺前行,在思想政治引领、政策法规、服务保障体系建设、移交安置、就业创业、拥军优抚、褒扬纪念、队伍建设等方面多向发力,实现了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历史性转变,八桂大地尊崇尊重氛围日益浓厚,广大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的幸福感、获得感成色更足。

夯基固本,精准优质:

服务保障体系建设有力有效

做好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建机构、强队伍是关键性、基础性工作。组建之初,广西就认真落实中央决策部署,按照“五有”“全覆盖”的总要求,高标准建设服务保障体系。

“服务退役军人,关键是要让最基层的退役军人能找到地方、找到工作人员、办得了事。如果我们没有相应的机构和人员做保障,那所有的服务都成了空头支票,所以我们要求机构必须要单设,队伍必须有专人。”广西壮族自治区退役军人事务厅负责同志介绍。

退役军人服务保障,根在基层。在广西各级党委退役军人事务工作领导小组的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下,明确乡镇级服务站单独设置的统一标准:乡镇(街道)服务站为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管理的财政全额拨款公益一类事业单位;核定编制人员数;实行独立挂牌办公,设置独立的办公和活动场所,不挂靠在其他部门;有单位公章并办理编制本、法人证等,并将标准转发各设区市推进落实,全区顺利实现1251个乡镇服务站点在2021年机构改革中保持单设率100%。

“单设之前,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业务还是基层综合服务工作的一部分,很容易被其他工作冲淡。单设之后,人员、场地都有了保障,我们的工作重心也更加聚焦,可以更好地为退役军人服务。”作为亲历者和见证者,南宁市青秀区津头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站长白智勤深有感触。

广西全区各级统一思想认识,最终推动“五有”目标落地坚决有效,建成1.78万个服务中心(站),实现了全域覆盖,各级服务中心(站)核定人员编制3752名,配备专(兼)职人员18543人,落实工作经费约3亿元、办公场所47.05万平方米,基本配齐办公设施设备;市县两级服务中心分别按副处级、副科级公益一类事业单位统一高规格设置,高质量落实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五有”“全覆盖”的要求。

干事创业,关键在人。服务队伍能力水平直接决定着广西全区服务保障工作的成色和质量。五年来,广西通过组织开展“靶向式”“全覆盖”的线上线下业务培训,创新培训模式,各级服务中心(站)累计组织开展业务培训361期9238人次,队伍服务保障能力全面提升。

单设机构,强化队伍,高标准建设,高质量服务。在八桂大地,一张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覆盖全员、专业规范的服务保障体系网络已经织牢,正在为全区退役军人和优抚对象提供优质服务,真正实现了“有人干事、有钱干事、有条件干事”。

“退役军人事务部门组建这几年,就是给我们服务和办事开了‘绿色通道’,许多以前难办或者办不了的事,现在都服务得特别好,让我们一下子有了归属感。”昭平县黄姚镇老兵罗祥典感叹。

 

广西开通“八桂强军号”主题地铁列车,把广西舰“搬到”车厢里,为市民带来一道丰盛的科普“大餐”。图为年轻的父亲向怀抱中的孩子介绍广西舰。刘德安摄

 

改革创新,多措并举:

让“有为”退役军人“有位”

“能够顺利安置到理想岗位,离不开部队党委的关爱,离不开地方政府出台的好政策。”半年前,曾任陆军某团政治工作处主任的唐广龙,转业后来到广西桂林全州县农业农村局,职级得到相应安排,工作干得有声有色。

唐广龙口中的好政策,是2021年7月广西军地共同制定的贯彻落实中央有关退役军人工作政策制度改革方案的若干措施。这些措施聚焦退役军人急难愁盼,突出服役贡献导向,让退役军人工作舒心,现役军人干劲更足。

“军官转业到地方工作,是人生重要转折。他们为国防和军队建设作出了贡献,组织要想方设法帮助他们安置到合适岗位。”广西军地把转业军官安置工作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对期盼进入党政机关和参公单位的转业军官,每年按照不少于1∶1的比例提供相应岗位。

与唐广龙一样,对未来信心满怀的还有柳州市的退役士兵王才术。

在部队服役16年的王才术,是符合政府安置条件退役士兵中的佼佼者。他入伍前毕业于广西司法学校,有计算机特长,在部队曾多次立功受奖。王才术的自身条件与柳州市社会治安综合事务中心提供的岗位吻合。在柳州市退役士兵选岗会上,王才术以归集专岗直通的方式被该中心接收安置。

“安置好退役士兵关系到许多家庭的幸福指数。”柳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局长丁旭介绍说,柳州作为广西的兵员大市,每年有上百名退役士兵需要政府安排工作,安置数量排在全区前列。近年来,为实现人岗相适、精准安置,该市不断探索退役士兵安置选岗新模式,在综合排序的基础上,推出归集专岗、岗位双选等“直通车式”安置办法,基本实现接收单位和退役士兵双方满意。

选对“赛道”才能展翅高飞。柳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在安置初期就从人岗信息匹配、教育培训引导等方面入手,帮助退役士兵了解安置政策、程序、就业形势以及单位性质、岗位需求等信息,引导退役士兵找准心理预期与就业现状平衡点,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人岗相适、人事相宜。

改革,是广西安置工作贯穿全程的关键词。

和过去退役士兵常常被安置到单一的工勤岗位相比,广西出台文件明确,将符合安排工作条件的退役士兵安置到事业单位,符合管理、专业技术岗位任职条件的可直接聘用,首次聘用不受接收单位岗位总量和结构比例限制。

“这样的好政策,拓宽了安置渠道,给我们未来的职业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赖剑雄2006年入伍,退役后被安置到岑溪市工业园区管理中心,次年就担任中心社会事务股股长,很快打开工作局面。该政策出台以来,已有357名退役士兵受益,相继安置到事业单位管理、专业技术岗位。

“退役军人安置质量直接关系着军人的尊崇感、获得感。”广西退役军人事务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广西把年度退役军人安置工作任务纳入各级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年度绩效考核和目标管理,将考核结果作为对领导班子和有关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切实落实退役军人安置工作领导责任制,让退役军人安置工作驶入“快车道”。

从广西退役军人事务厅了解到,2022年全区转业军官、安排工作退役士兵和计划移交伤病残士兵全部安置,其中转业军官除本人自愿进企业安置的,均安置到党政机关和参公单位,退役士兵安置到行政、事业单位的比例达94.9%,基本实现退役军人、接收单位、部队“三满意”。

拓宽渠道,资源共享:

“戎归之路”越走越宽广

滔滔西江水,滚滚东融潮。深秋十月的山城水都梧州风清气爽、阳光普照。

西江河畔的梧州市市政广场,粤桂退役军人就业区域合作暨梧州“东融”行动退役军人专场招聘会顺利举行。88家粤桂两地龙头企业参加招聘会,提供7000多个优质就业岗位,吸引了600余名退役军人进场应聘。

“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安国之策。我们要为退役军人用足用好优惠政策,让退役军人应知尽知、应享尽享,促进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更好实现自身价值。”广西退役军人事务厅有关负责人介绍。

近年来,广西多点发力推深做实退役士兵技能培训民生工程,积极探索“订单式”定向培训,在梧州成立广西首个退役军人就业创业联盟,建立企业招聘信息发布、退役军人求职和就业创业指导的双向服务信息平台,构建“管家式服务”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新模式,在广东省东莞市廉商·智造产业园打造广西退役军人就业“东融”基地,每年可为2000名广西退役军人在大湾区实训和就业创业提供平台,实现退役军人就业创业信息有底数、求职有门路、就业有帮助。

广西大力开展退役军人职业技能培训,制定《广西壮族自治区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培训机构管理规范》和《广西壮族自治区退役士兵教育培训暂行办法》,加强培训管理。2019年以来,广西累计培训退役军人6.2万多人,合格率在95%以上、推荐就业率在90%以上。

广西是我国西部唯一沿海省份,优势在海、潜力在海、希望在海。“大力发展向海经济”是广西实现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在此过程中,开发利用退役军人人才资源,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5个月的培训收获很大,既有理论课,又有实操课,上船工作以后,适应的很快,针对退役军人的这项免费技能培训让我多了一个选择。”回忆起培训经历,水手林定富的脸上露出满满的成就感。

这位1997年出生的年轻退役军人,已经航行30余次。

2020年9月,林定富退役后回到钦州,在参加适应性培训时得知退役军人船员培训项目并报名,成为钦州市“浪花计划”的首批船员。“浪花计划”由交通运输部和退役军人事务部共同实施,以校企联合、定向培养的方式,面向退役军人招生,帮助退役军人取得船员职业资格,实现就业。截至2023年8月,钦州市“浪花计划”已开展13期培训,累计培训退役军人600余人次,上船就业率80%以上。

 

广西六堡镇不倚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退役军人吴龙(中)结对帮扶茶农,做大做强六堡茶产业,拓宽茶农致富路子。廖伟摄

 

茶产业是广西的一张亮眼名片,仅梧州市就有4000余名退役军人投身六堡茶产业发展实践,退役军人成立茶叶公司62家,茶产业合作社17家,茶叶规模种植户11家,种植茶园面积超2万多亩,年产值超2亿元。为此,梧州市专门出台《梧州市支持退役军人参与六堡茶产业发展十条措施》,在人才、平台、用地、金融、税费等方面给予优惠优待支持。

“光是去年,就省下了6万多元的检测费。这还得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90后“兵支书”吴龙退役后,回到家乡梧州市苍梧县六堡镇不倚村种植六堡茶,成为当地茶产业带头人,将村中原有的1000亩茶园扩展至10000亩,联合战友成立茶产业合作社,带动村里20余名退役军人就业。他对相关扶持政策连连称赞。

近年来,广西党委、政府在探索中积累经验,以组织振兴统领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对“兵支书”进行“选、管、育、备、扶”五条路径一体推进,组建了一支信念坚定、作风优良的“兵支书”队伍,创新乡村治理方式,带领群众增收致富,带动村庄发展蝶变。

百色市隆林各族自治县沙梨乡委尧村,一片片绿油油的西贡蕉林长势喜人。这些年,“兵支书”卢定扬带领群众种植西贡蕉700多亩,全村人腰包鼓了起来。

作为全村唯一的女兵,玉林市博白县凤山镇峨嵋村退役军人李春燕放弃年入百万的“客家桂圆”产业,回村干起了“兵支书”,成为建村以来首位女支书。她发挥自身创业优势,分析规划乡村产业发展,带领村民种植西瓜芭乐、香蜜顺梨、四川脆李、银妃李、青柚等果林产业近850亩,村庄成了十里八乡有名的果园村,成功带动村民创业致富。

“在部队,保家卫国;到地方,为民造福。”这是千千万万退役军人坚守为民初心、不改军人本色的真实写照。“充分发挥‘兵支书’的带头作用,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坚强战斗堡垒,必将进一步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根基,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广西退役军人事务厅主要负责同志说。

服务国防,拓展优待:

拥军优抚持续用心用情

广西是革命老区,红色资源富集,百色起义、龙州起义、湘江战役等光辉篇章彪炳史册,有着珍贵的双拥历史、光荣的双拥传统、厚重的双拥文化。

刚到崇左市,10分钟内出现4处双拥元素,满满的双拥氛围,令人印象深刻。火车站出站大厅墙上“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宣传画映入眼帘。大厅外,一位现役军人正在迎接前来探亲的家属,停车场收费栏写着“军车免费”。停车场外,一辆公交车迎面驶过,挡风玻璃下“崇军专线”的字样分外亮眼。一个个画面,体现着这座边境城市浓浓的拥军情怀。

在钦州市浦北县人民医院,64岁的伤残退役军人鲁祖群因严重的腿痛前来就医,他在老伴搀扶下走进医院,拿出残疾军人证,医院对他的各项优待就开始了。在挂号窗口,他不用排队;住院就医,他享受优先;结算出院,他享受一站式报销,额度百分百。

“我不用花一分钱,医生就给我治好了病。以前需要拿着票据填表登记,还得折腾几趟,十天半个月都难报销。现在当场就能解决,实在是太方便了!感谢退役军人事务局和医院的同志们。”

钦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局长胡金奇说:“我们要让信息多跑路,让服务对象少跑路。”广西退役军人事务厅信息中心主任何建波说:“更通畅的信息互联系统正在试用,很快就可以覆盖全区,为优抚对象提供更便捷高效的服务。”

拥军优抚工作,需要顶层设计,也需要细致入微的服务态度。

2022年1月,北海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收到有关部队的函件。现役军人雷宇与妻子姚新梅长期分居,抱着试试看的态度,通过单位向地方发出这封函件,希望能帮助他们夫妻团聚。

一封小小的函件,引起了局里上下高度重视。他们经与北海市委党校沟通协调,同意接收安置调入。正在大家以为事情会顺利推进时,疫情突然袭来。眼看有了希望,雷宇以为,事情又要发生变化。

这时,北海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相关负责同志主动站了出来,协调市委党校特事特办,采取线上方式对军嫂进行人事考核。好事多磨,姚新梅终于在2022年11月底正式调入北海市委党校。

五年来,广西深入开展“双拥”活动,精心筹划广西云端“双拥行”活动,选树20名“八桂最美军嫂”和10名“最美拥军人物”,开通“八桂国防号”国防教育主题专列和“八桂强军号”主题地铁列车,常态化开展“情系边海防官兵”拥军优属活动,组织部分双拥模范城(县)与驻法卡山、金鸡山、北伦河口等边海防基层部队结对共建。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双拥工作,各地崇军联盟、拥军商店、拥军医院、拥军街、双拥主题公园不断涌现。建立健全拥军支前军地协调机制,完善和落实相互支持、互办实事“双清单”制度。扎实做好全国双拥模范城(县)、模范单位和个人考评、推荐、表彰工作,更好服务国防事业。

(责编:李茜)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干事创业强大动力
下一篇:下足绣花功夫 创新社会治理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