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教育 > 正文

劳动,学生成长的必修课(新语)

陈世涵    2023-02-09 09:13:58    人民日报

新学期伊始,劳动课迎来了第一个“春耕”。

随着《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稳步落实,劳动课已成为各中小学不可缺少的独立课程之一。锄地栽苗、下厨烹饪、清洁卫生……许多学校将体验劳动作为“开学第一课”,让孩子们在汗水与欢笑中开启校园生活。

说起劳动课,70后、80后感触颇多。70后的劳动课,多在田地里:麦熟时,学校放起麦假,孩子回到田野帮父母收割麦子;80后的劳动课,多在课堂上:竹木扎框、糊上棉纸,自制风筝放飞在课后的欢声笑语里。“是时候补上这堂课了”“劳动课很有必要”……各大社交平台上,此起彼伏的支持与赞扬是主流意见,传递着一个共识:劳动是光荣的,也是难忘的。无论是生火做饭,或是缝衣织布,劳动在供给生活必需的同时,更让人在其中找到彼此需要的生命联结。

开好开足劳动课的呼唤,深切期待着多方联袂参与的回应。学校或将课堂搬到田间地头,或请非遗项目入校园,让学生在躬身稼穑、体验民俗之间,感受生活味、烟火气;企业、工厂等社会力量,利用提供标准化场地、定制化器具等方式,拓展校方的有限场景资源;家长通过日常交流的言传、共担家务的身教,营造热爱劳动、崇尚劳动的家风家教。如此,方能打通书本与现实、学校与社会的罅隙,把劳动课牢固地嵌入教育体系的应有位置。

劳动课虽无范式,评价更需有标准。“老师布置任务、家长完成作业、学生打卡拍照”的网络留言,折射出家长群体对劳动课该“怎么教、怎么考”的现实思量。无论是增加专业教师培养与引进之实举,还是广开课程考核、综合评价之言路,都是合理衡量学生全面发展素质的题中应有之义,也需要被给予充分的时间、耐心去摸索与确立。但从深处看,一种更健康、更可持续的评价体系的建立,更有赖于社会心态的转变。

其实,不妨把目光放得更辽阔些。劳动教育并非朝夕之得、尺寸之功,更需日将月就、久久为功。“劳则思,思则善心生”,劳动的过程本身即是一种教育。父母们更不必苛求孩子熟稔镰刀的轻重、农事的早晚,而是让他们在身体力行的劳动中,去懂得敬惜物力,去强健自立自强之精神。这些精神上的隐性收获,更能让孩子在思想、道德与品格上获得长久的滋养。

劳动是质朴的,亦是多彩的,它无比深刻地与童年交织缠绕在一起,成为人生最珍贵的回忆与永不逝去的底色。而劳动课的回归与弹性扩容,恰恰寄望于更先进的教育理念、合理的学段目标、规范的课程设计,去铺设抵达寓教于劳、五育并举的理想之路。

 

《 人民日报 》( 2023年02月09日   第 14 版)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福建积极构建家庭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