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教育 > 正文

醒狮少年成长记

本报记者 贺林平    2023-11-23 09:20:10    人民日报

“咚咚哒、咚咚哒,咚咚咚哒咚咚哒……”这样的鼓点,总在每晚7点的广东省东莞市万江街道东江南支流边响起。

循“声”而来,走到茂春龙舟文化基地门前,探头院内,只见一红一白两只醒狮,一只在高桩上轻盈翻飞,一只在底下跃跃欲试。旁边一身中式褂裤的俊朗青年,时不时指点几句动作要领,透着几分老成。

“上午有个汽车品牌经销商来下单,要求帮他们的客户做一期体验课。我们正在设计一些新动作。”青年名为李伟杰,东莞本地人;身旁这群苦练的孩子,正是他所创立的潮流醒狮团队的队员。

休息的间隙,李伟杰将他们的故事娓娓道来:他从小看村里的舞狮队表演、打擂台,就爱上了醒狮。稍大一些,就跟着老师傅们学习。2016年,李伟杰和5个伙伴一起组建醒狮队。

困难比想象的更大。初创之时,李伟杰和伙伴们只有一腔热血。父母亲友不理解,演出收入微薄,团队运营一度举步维艰。而漂移下桩、高桩、挂桩甚至走钢丝等高难度动作,离不开日复一日的训练,受伤更是家常便饭。

如何破局?

“广东各地都有很多顶尖的舞狮队,东莞是一座年轻的城市,必须做一些更年轻时尚的东西。”于是,他们在狮头上做文章,在传统的刀纹、火纹之外,加上潮流元素。随着比赛获奖、上台演出,这些别具特色的狮头扩大了辨识度。

如果将传统醒狮和电音、灯光融合起来,效果会怎么样?一次偶然聊天,让李伟杰“脑洞大开”。

将舞狮与蹦迪、街舞相结合,用电音代替鼓点,创新醒狮表演样式;和品牌商家合作,录制具有视觉冲击力的宣传影片;运营平台账号,将舞狮技巧、醒狮表演分享传播;登上地方卫视的直播舞台,以“舞狮+舞蹈+说唱”的形式,展示国潮醒狮魅力……从一开始的6人到现在的70多人,这群95后敢于挑战、敢于创新,为这项非遗注入了新的热情与活力。

除此之外,李伟杰又将目光锁定到潮玩领域。同比例缩小的醒狮,如何呈现狮子眼部的精气神;醒狮外表的狮毛,如何逼真地雕刻出来……得益于东莞深厚的制造业底蕴,李伟杰团队制作醒狮文创的想法得以实现。“希望通过文创的形式,更好地将醒狮这项传统文化更好地宣传出去。”李伟杰说。

同时,为了让岭南传统民俗活动和国家级非遗更好走进年轻一代,滘联社区还引入本地企业,免费为醒狮少年们提供了一个训练基地,并打造成一座少儿研学的实践基地。每到周末假期,都有不少中小学生前来,感受醒狮的独特魅力。

从不被周围人理解到逐渐出圈,再到收获越来越多的认可,这更加坚定了李伟杰的看法。“只有找到传统与潮流的契合点,才能让醒狮走进年轻人的生活,从而更好地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李伟杰说。

 

《 人民日报 》( 2023年11月23日   第 11 版)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让校庆成为爱国主义教育课堂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