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广州市南沙区:以党建工作汇聚开创未来的力量和信心

2023-07-21 15:52:04    学习时报

近年来,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围绕“一流党建引领南沙发展”的要求,顺应时代发展,靶向先行探索国际化背景下的党建工作新路径、新方法,以着力打造“一区四实践五高地”党建新形态为主线,在踔厉奋发的时代场景中,用党建感染“你我他”、促发使命觉醒;用党建链接“你我他”、共筑美好生活;用党建融合“你我他”、建设现代文明,逐步形成一套具有鲜明标识的新时代湾区党建的科学组织模式、制度安排和运作方式,通过党建工作汇聚起开创未来的磅礴力量和强大信心。
  以党建促发觉醒,立足湾区使“人民有信仰”,扬高尚精神阔步前行。近年来,南沙区对标“人民有信仰”的要求,立足湾区,进一步发挥党的创新理论在“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实践、资政育人、服务社会”等方面的重要功能,夯实理论强区之基,奋力打造新时代思想践行样板区。一是以镇街党校为支撑,拓展建立镇街党校村级分教点,将辖内红色革命遗址、党性教育场馆、文化历史场所、开发建设展馆、示范基地等红色地标连点成线,打造了10条既有“共性”又有“个性”的党性教育示范路线,让党员群众的初心辉映红飘带。二是持续开展党员教育“一十百千万”工程,针对不同受众实行“专班专训”精准施教,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党性教育、基层党务、乡村振兴、经济常识、开发开放前沿知识等10项“专题教育培训”,积极丰富“红色+”教育方式和内容,不断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深化、内化、转化见成效。三是深入挖掘打造上下横档岛、榄核湴湄红色村等文化资源,聚焦港澳青年爱国主义教育,探索实施港澳青年“我的中国心”国情教育工程,强化党建带团建工作,设立港澳青年“我的中国心”思想教育基地,结合港澳青年实习创业等组织开展思想教育工作,促发每一个有信仰担当有民族血性的有志之士的使命觉醒,积极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以高尚精神和责任担当,把党中央赋予南沙的使命要求落地生根。
  以党建焕发活力,协同港澳使“国家有力量”,拥磅礴之力坚定逐梦。近年来,南沙区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全局出发,切实把党的领导贯穿南沙粤港澳重大合作平台建设全过程各方面,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领导地位和优势,将国家所需、未来所向、南沙所能结合起来,齐心协力确保“一国两制”实践行稳致远,进一步深化粤港澳全面合作,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向纵深发展。一是率先探索湾区议题中的党组织优势转化模式。把党建工作放在创新制度体系、增强国际合作竞争新优势、促进人与社会全面发展的角度来整体把握和思考,结合联动港澳构建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和监管模式、推动大湾区要素高效便捷流动、提升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和粤港澳共商共建共享水平等新议题探索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的转化模式,提升粤港澳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相互衔接水平。二是率先探索面对港澳同胞的党建引领实践形态。通过伟大建党精神滋养实践、党建引领凝心聚力实践、党建赋能创新攻坚实践、党建服务民生福祉实践“四实践”,着力把各方面力量协调起来,把各方面积极因素调动起来,积极引进港澳专业人士、国际化人才参与南沙建设和管理,增强合力,促使港澳同胞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同时真心尊重和维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真心尊重和维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真心维护祖国统一,高效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三是率先探索联动港澳业态的新型党组织活动方式。自觉在“国之大者”中找准坐标,以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为支撑,积极拓展行业党建、商圈党建、楼宇党建功能,探索建设金融服务型、科技攻关型、互联网AI型、法律服务型、航运保障型、快递物流服务型、生物医药型、科教育人型、企业服务型等党组织,切实把党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创造性转化为支撑南沙重大平台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的活力和动力。
  以党建激发文明,面向世界使“民族有希望”,立时代潮头开创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个古老文明和民族的凤凰涅槃、浴火重生。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披荆斩棘、上下求索、奋力开拓、锐意进取,成功走出了前人没有走出的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南沙作为历史上受现代化冲击影响且中西文明碰撞交流的地区,见证和感受了人类开启现代化以来的各种文明形态,具有足够的历史积淀和历史场景来说明和支撑中华民族从文明蒙尘到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历史实践。为此,南沙区坚持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意志为意志,以党的使命为使命,自觉肩负起“前沿中的前沿、窗口中的窗口”担当,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向爱国主义厚植高地、开放创新策源高地、热火朝天抢先高地、绿色生态宜居高地、城市高质量发展高地“五高地”迈进,履行好“一流党建引领南沙发展”的使命,努力成为世界观察中国、读懂中国共产党的“南沙窗口”,使“南沙样本”能够为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有效注脚。
  (作者系广州市委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王超 )

(责编:赵珊)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以“四制”探寻基层治理“最优解”
下一篇:以“马锡五审判方式”助推诉源治理工作打造基层矛盾纠纷化解“新模式”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