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高水平建设平安杭州

2023-08-02 11:18:50    学习时报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创造性提出并实施了“平安浙江”战略,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放在十分突出的重要位置。20年来,杭州坚定不移沿着“八八战略”指引的路子走下去,不断把“平安浙江”蕴含的治理思想转化为治理效能,在矛盾纠纷化解、社会治安防控、平安服务供给、群众安全感满意度等多个关键指标上实现重大突破,形成一系列具有原创性、标志性的平安建设成果。
  健全党建统领全市平安建设的制度体系。杭州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关于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意见》《关于加快推进城市大脑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应用的意见》等制度规范,持续开展平安建设“一把手工程”,完善由党委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平安建设领导小组,创新和坚持社会形势定期分析、隐患排查、重点约谈等规章制度。
  创建市域社会治理“六和塔”工作体系。杭州积极构建“六和塔”工作体系,全力打造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标杆城市。通过实施“党建领和、政府主和、社会协和、智慧促和、法治守和、文化育和”六大工程,有效提升“统筹谋划、防控处置、共建共治、数字治理、依法善治、舆论引导”市域社会治理六个能力。创新推出“平安法治实时报表”,实时动态展示各区县(市)平安建设质效,有力推动重大案件明显下降。
  健全“四治融合”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杭州加强基层政权治理能力建设,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智治”相融合的基层治理体系,在社会基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行“县乡一体、条抓块统”高效协同整体智治模式,在镇街构建以综合信息指挥室为“小脑”,以综治(执法)、矛调、网格等力量为“手脚”的基层治理工作体系,有力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跨越式发展。
  铸就平安杭州建设价值目标体系。推动“平安杭州”建设从“安全护航发展”提升至“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从“维护公平正义”拓展至“守护高品质生活”,以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构筑平安杭州文化。推进城市“里子工程”建设,创建平安中国示范城市。优化平安公共产品供给,针对群众身边“急难愁盼”问题实行年度“十件民生实事项目”。培育平安类公益活动和慈善事业,大力弘扬平安文化。自2007年开始举办“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活动以来,杭州已经连续16次当选“最具幸福感城市”,也是全国唯一一座连续16年上榜的城市。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应以牢固树立“党建统领”为核心。做深党建统领与社会治理有效结合这篇文章,尤其要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以党的严密组织体系为依托,形成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社会治理领导体系,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切实转化为社会治理的资源优势和治理优势。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应以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为导向。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通过体制机制和工作方式的创新,为处于不同层级、不同领域、不同系统的多元主体搭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平台,不断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应以基层政权建设和群众自治为重点。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统筹推进乡镇(街道)和城乡社区治理,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工程。以改革创新和制度建设、能力建设为抓手,建立健全基层治理体制机制,推动政府治理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提高基层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应以人民幸福安康为最终目的。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基层社会治理和民生保障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是促进共同富裕、打造高品质生活的基础性工程,各级党委和政府理应牢牢记在心上、时时抓在手上,确保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效。
  (作者系浙江省杭州市委党校法学与社会学教研部副主任、教授郎晓波)

(责编:赵珊)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绘就基层治理“同心圆”
下一篇:奋力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