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推进农业现代化要扬长补短

2023-09-25 11:14:09    学习时报

 东北地区农业资源富集,耕地总面积为4.49亿亩,集中分布在松嫩平原、三江平原、辽河平原、大小兴安岭山麓和长白山低山丘陵区,区域内有着松花江、嫩江、图们江等多条河流,灌溉水源充足。东北地处世界三大黑土带之一,典型黑土区耕地面积约2.78亿亩,耕地平坦、集中连片,耕层深厚、土质肥沃,适于大机械作业和规模化生产。东北地区大部分处在中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光、热、水同季,适于农作物生长。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使得东北地区成为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在粮食生产方面有着独特优势。
  有效应对农业现代化发展新挑战。一是适应粮食安全新形势。近年来,极端天气频发,全球农产品产业链、供应链不稳定不确定性明显增加。同时,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伴随着庞大人口基数叠加,粮食需求刚性增长、消费结构不断变化,既要坚持以生态优势为依托发展绿色农业,最大限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生产潜力,积极树立大食物观,形成同市场需求相适应、同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的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植物动物微生物并举的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也要以标准化生产为基础发展质量农业,保障全国人民“舌尖上的安全”。二是把握农民增收新要求。农民是种粮主体,在农资、土地流转等农业生产成本抬升、农产品价格“天花板”封顶的形势下,进一步激发农民种粮积极性、解决农民增收致富新要求,推动共同富裕,既需要以技术创新为支撑发展科技农业,依托“良田良种良机良技良法”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示范带动,降低农业生产经营成本,提升农产品产量和质量;也需要以市场营销为牵动发展品牌农业,让农产品“优质优价”;还需创新金融保险模式,优化粮食补贴政策,为农民增收提供“多重保险”。三是研究现代农业新课题。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进一步加强黑土地保护、推动盐碱地综合利用是一场没有硝烟的“保卫战”。同时,如何用现代技术改变“靠天吃饭”局面,持续提升粮食产能是一场锲而不舍的“持久战”。强大的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和先进的农业装备是农业现代化的核心动力,加快数字技术、生物技术的广泛应用,发展现代化智能化农机装备是一场势在必赢的“攻坚战”。
  奋力开创东北地区农业现代化新局面。一是奏响科技农业的交响曲。坚持把现代农业振兴的基点放在创新上,打好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尽快争取国家级大豆种子基地落地,培育一批突破性品种。争创高端智能农机装备推广应用先导区,支持有关地区“农高区”建设,探索创建现代农业领域国家实验室。依托五级农技推广体系和农业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体系,强化产学研用融合,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二是描绘绿色农业的水墨画。坚定不移做好黑土保护示范、绿色低碳生产、绿色有机食品生产等工作,争取国家加大对高标准农田建设投入,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侵蚀沟治理和农田防护林更新修复一体化提升,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加强畜禽粪污和秸秆综合利用,推动化肥农药减量增效。三是拧好质量农业的安全阀。聚焦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构建高品质多元供给、高质量农产品加工、高标准质量管控“三大体系”,构筑品质高端、标准健全、品控严苛的竞争优势。打造践行大食物观先行地,建设国家重要的肉蛋奶战略保障基地,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和冷水渔业,壮大中药材、蚕蜂产业,不断提高大食物供给能力。四是塑造品牌农业的新亮点。顺应市场消费需求,打好寒地黑土、绿色有机、非转基因优势牌。以培育区域公用品牌为核心,以提升企业品牌价值为重点,挖掘地方特色农产品品牌资源,做强区域品牌、做大企业品牌、做优农产品品牌,构建具有地域特色的农业品牌体系,带动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提升。促进产销有效衔接,加快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让东北好食品畅销全国、走向世界。

黑龙江省委党校(行政学院)常务副校(院)长刘红岩

(责编:赵珊)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多措并举探索基层党校发展新路
下一篇:中国国新控股有限责任公司:探索国有资本运营公司特色党建工作新模式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