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坚持用系统观念提升党校教学水平

2023-11-10 12:33:22    学习时报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党校要坚持系统观念,注重统筹谋划、协同发力,努力使理论教育更加系统深入、党性教育更加触及灵魂、能力培训更加精准高效,真正把党校打造成领导干部掌握看家本领、提高党性修养、弘扬优良作风、增强履职本领的重要基地。”这一重要论述为党校全面提升教学水平指明了方法路径、提供了根本遵循。党校应以全局思维、结构思维、发展思维、底线思维提升党校教学水平,努力在培养造就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执政骨干队伍上实现更大作为。
  以全局思维高站位谋划教学工作。从“为党育才”的高度出发,着眼“培养造就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执政骨干队伍”这个根本任务,找准党校教学工作与党的中心任务的结合点、切入点、着力点,切实以全局思维高站位谋划好教学工作。
  一是始终坚持“一个中心、四个方面”的教学布局,坚持把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作为教育培训的中心内容和首要任务,一体推进理论基础、党性修养、世界眼光、战略思维教育培训,引导各级领导干部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二是坚决服从服务于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加强与干部选拔、管理、监督部门之间的沟通对接,从供需两端同时发力,共同制定实施干部培训培养计划,更好满足组织需求、岗位需求和干部需求。三是始终把教学作为中心工作,注意力都要向教学聚焦,人、财、物都要向教学倾斜,切实把教学这个中心工作突出出来。
  以结构思维系统化设置课程体系。坚持以结构思维统筹考量课程建设,增强课程设置的系统性、针对性、有效性,为提升教学质量打下扎实基础。
  以理论教育为主线,融通党性教育和专业化能力培训,深入研究和准确把握三者各自机理和内在联系,切实做到同频共振、同向发力、互相促进。完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核心课程,同时以“领导素质与能力提升”等为重要课程,以本地区红色资源和改革创新案例等为特色课程,建立覆盖不同班次、不同培训对象的多层次课程体系,并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完善。以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为重点夯实学员的理论基础,提高学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把党性教育贯穿教学计划制定、教学专题设置以及教学管理等全过程各方面,引导和推动领导干部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精神境界、道德修养。根据推动本地区改革发展稳定对干部能力素质的要求,开设专题课程,组织学员到一线调研实践,推动专业化能力培训更加精准高效。
  以发展思维常态化巩固培训成效。坚持以发展思维研究教学规律,以实干推动教学理念、教学课程、教学方式、教学保障等方面的守正创新,巩固深化教育培训成效。
  在理论教育方面,坚持与时俱进,紧跟理论创新步伐,努力做到讲深讲实理论、讲准讲透精神。引导学员多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从中真正体悟马克思主义大本大源,培养坚守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明白人”。在党性教育方面,深入研究党性教育内在规律,探索全周期全链条教育模式,开设理想信念、党的宗旨、“四史”、革命传统、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党风廉政等专题课程,开展沉浸式体验教育,真正使党性教育入脑入心、刻骨铭心。在能力培训方面,聚焦实战实用,摸清本地区党员干部存在的知识空白、经验盲区、能力短板,邀请业内专家学者、行业领军人物等讲授新政策、新理念、新业态知识,提升党员干部推动高质量发展本领、服务群众本领、防范化解风险本领,增强防风险、攻难关、迎挑战、抗打压能力。
  以底线思维制度化提供坚实保障。始终坚持底线思维,把从严治校作为党校办学的基本方针和重要原则,高度重视并常抓不懈,切实为高质量完成以教学为中心的各项任务提供坚实保障。
  以底线思维为教学工作提供坚实保障。重点聚焦教师和学员两个主体、教与学两个环节,遵循最严格的政治标准、学术标准、教学标准、管理标准,把从严治校贯穿“为党育才”全过程。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教育引导教师热爱党校、珍惜荣誉,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带头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严把教学科研政治关,严肃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把握好政治立场坚定性和科学探索创新性的有机统一。加强与党委组织部门、学员派出单位协调配合,坚持党性学风学纪一起抓,把组织管理与学员自我管理结合起来,发挥学员自我约束、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作用。通过从严从紧、从细从实的全过程学习培训,真正使学员在理论上得到提高、精神上得到塑造、思想上得到升华。全面加强制度建设,健全细化落实措施,一以贯之、持之以恒,以制度建设推进从严治校常态化长效化,保证党校教育目标的实现。
  (作者系安徽省马鞍山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胡建平)

(责编:赵珊)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60年征程迈新境
下一篇: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