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红色文化 > 正文

相互契合才能有机结合

——深刻理解“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

2023-06-28 16:05:35    人民日报

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源不同,但彼此存在高度的契合性

正因为高度契合、内在融通,二者的“结合”才能产生“深刻的化学反应”,使马克思主义不仅具有“中国内涵”,而且具有“民族形式”

一系列标志性引领性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不断产生,植根中华沃土的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结出累累硕果

 

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入阐释“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深刻指出“‘结合’的前提是彼此契合”。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源不同,但彼此存在高度的契合性。相互契合才能有机结合。这样的“结合”,造就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让经由“结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

惟殷先人,有册有典。弦歌不辍,薪火相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蕴含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重要体现,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比如,马克思主义提出的共产主义社会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同社会”,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知行观,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民本思想……马克思主义以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揭示、对人类理想社会的追寻、对实现人类解放的实践,切中了中华文化的深沉脉搏。正因为高度契合、内在融通,二者的“结合”才能产生“深刻的化学反应”,使马克思主义不仅具有“中国内涵”,而且具有“民族形式”。

马克思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开辟了通向真理的道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新境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展现“以百姓心为心”的品格,使我们党始终拥有执政的坚实根基和最大底气;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彰显“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哲理,让我们的祖国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与行动,折射“协和万邦”“天下一家”的胸襟,为世界发展进步指引前进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指导思想,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源头活水,一系列标志性引领性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不断产生,植根中华沃土的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结出累累硕果。实践充分证明,“第二个结合”,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对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表明我们党对中国道路、理论、制度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推进文化创新的自觉性达到了新高度。

当前,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新的战略任务、新的战略阶段、新的战略要求、新的战略环境。我们深刻认识到,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新征程上,我们要更加自觉把握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契合性,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马克思主义呈现出更多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展现出更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

回望历史,中华民族念诵着经史子集,走过了数千年;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指引下,走过了百余年。熔铸古今、汇通中西,是为旧邦新命、返本开新。展望未来,中华文明浸润于大国筋骨、融通于漫漫征途,在准确把握高度契合性的基础上更加自觉地坚持“两个结合”,我们就一定能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凝聚起强大精神力量。

(责编:赵珊)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论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来源、实践本源和文化资源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