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红色文化 > 正文

马克思主义如何理解“劳动”

2023-07-24 11:52:05    学习时报

“劳动”是人类特有的活动,数千年来人们通过劳动创造财富,实现梦想。“劳动”在人类自身的发展以及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十分重要且不可替代,那么,马克思主义是如何理解“劳动”的呢?
  劳动是贯穿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个核心概念,马克思开始观照现实中的人正是从分析研究劳动这一现象开始的。在马克思主义学说中,对于劳动没有确切的定义,但是在不同时代的经典文本中,马克思使用了很多劳动的概念和说法,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马克思认为“直接劳动即具体劳动的等级”“是市民社会各集团赖以安身和活动的基础”。这时马克思在使用劳动时已经带有唯物主义色彩。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提出了“异化劳动”理论,通过分析劳动的异化现象,马克思对资本主义进行了批判,同时把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劳动相联系,正如他写道,“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是自然界对人来说的生成过程”。在《资本论》中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条件下劳动现象的分析,深入批判了资本主义制度,从劳动的二重性开始,深入研究了劳动与剩余价值产生、劳动与资本对立、劳动与劳动者分离的核心问题,从现实的经济生活角度对未来社会的走向作出了理论构想。可以看出,马克思对劳动的认识是逐渐深入、丰富的过程,从最初对黑格尔哲学上关于劳动的解释的不同见解,到《资本论》中深入的研究,马克思在三个层面上使用和研究了劳动。
  首先,从哲学层面上看,劳动是决定人本质的实践活动,是人的主体性活动的基础。马克思在分析异化劳动现象时认为,自然界作为感性的外部世界是工人的劳动得以实现的材料,但是黑格尔认为现实的人和现实的自然界不过是象征,绝对精神才是人自我产生过程的主体。虽然黑格尔“抓住了劳动的本质,把对象性的人、现实的因而是真正的人理解为人自己的劳动的结果”,但是他“把一般说来构成哲学的本质的那个东西,即知道自身的人的外化或者思考自身的、外化的科学,看成劳动的本质”。这表明他只在抽象的自我意识层面承认劳动。马克思不同意黑格尔的这种认识,认为他仅仅在抽象的范围内、精神的层面理解了劳动,然而“人靠自然界生活”,人为了不致死亡而必须与自然界处于持续不断的交互作用过程。而这个交互作用过程一方面是人的精神活动,同时也是人的实践活动,所以与自然界发生联系包含着人的肉体生活和精神生活两个方面。劳动作为人的实践活动,目的是为了维持人的有机体的生命活动,人通过劳动完成人和自然界之间的物质交换,从而维持人的生存、实现人的发展。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自然界是人的无机的身体,人和自然界原本没有主客体之分。人为了生存,需要通过劳动实现对自然界的占有,在这个过程中,人的活动是主动的、有意识的、有目的的,人通过劳动实现对自然界主动的认识和改造,马克思借鉴了哲学当中主体与客体的概念,强调人对自然界的主动的作用和意义,人和自然界有了主体和客体之分。
  其次,从经济学层面看,劳动是创造物质财富的手段,是劳动力的使用。当马克思开始思考现实的人的境遇为什么如此悲惨的时候,他把研究的视角转向了国民经济学。马克思在分析“劳动的异化行为”时从现实的经济活动出发,把工人的劳动看作实践的人的活动,这种活动的主体是工人,工人通过生产劳动的过程创造了劳动产品,然而劳动产品是属于工人之外的他人的。通过进一步研究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的关系他得出结论:私有财产一方面是外化劳动的产物,另一方面又是劳动借以外化的手段,是这一外化的实现。实际上马克思在经济学层面上所分析的劳动正是在资本主义条件之下的劳动,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从分析商品的二因素入手,认为劳动也有二重性,人类劳动力在生理学意义上的耗费形成商品价值,在特殊的有一定目的的形式上的耗费产生使用价值,劳动二重性的提出让我们更清晰地看到工人的劳动如何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形成价值。马克思还发现货币以资本的形式进行流通时,在结果上得到的货币会比原本支付的货币多一部分增殖,这部分价值就是剩余价值,剩余价值也是由工人的劳动创造而来的。资本家购买工人劳动力的目的是为了生产剩余价值,所以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工人劳动产生价值的过程和资本家追求剩余价值的过程是统一的,由此马克思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剥削本质,资本主义社会化生产与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存在矛盾,得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历史预判。马克思在经济学层面对劳动的认识,完成了对资本主义制度科学的剖析和批判,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劳动虽然仍然是人和自然之间的交换过程,通过劳动生产了人必需的物质产品,但同时也通过劳动生产出了人和人之间的不平等关系。
  最后,从人学层面看,劳动是通向人的解放的必由之路。马克思通过劳动对资本主义展开批判是为了找到人的解放之路。实现人的解放首要地是需要解决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只有在人类社会形成过程中生成的自然界才是人的现实的自然界,这个过程正是通过劳动实现的,虽然是异化劳动,但是也带来了财富的积累,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开始了人类社会工业化的进程,可以认为工业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公开展示。同时需要解决的问题还有如何解决人与人之间的矛盾,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为了使无产阶级获得解放,实现自由人的联合体,只能通过消灭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异化劳动、雇佣劳动。人的解放首先要完成劳动的解放,实现异化劳动、雇佣劳动向劳动本身的复归,劳动不能成为资本或其他生产剥削关系的任何形式,这时积累起来的劳动只是用来丰富人的生活,劳动成为人自觉自愿的活动,是人的需要而非谋生的需要。
  实现劳动解放进而实现人的解放还需要经过相当一段历史过程。目前,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物质还没有达到极大丰富,全体社会成员都要参与到社会劳动中,通过劳动换取消费产品。但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这个前提使得社会成员有了平等劳动的机会,通过劳动实现梦想是每个社会成员应有的权利。我们要完善分配制度,坚持多劳多得,鼓励勤劳致富,促进机会公平,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

马一凡

(责编:赵珊)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齐鲁文化中蕴含的宝贵精神价值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