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健康 > 正文

膳食均衡的健康人群无需额外补硒

2023-04-13 16:40:56    科技日报

10—50微克

富硒果蔬的硒含量应在国家标准规定的范围内。例如,富硒柑橘、富硒枇杷以及富硒杨梅等富硒水果,它们每千克含硒量应在10—50微克范围内。

 

下周,我们将迎来谷雨节气。谷雨前后天气较暖、降雨量增加,有利于作物生长,各类应季蔬果此时逐渐成熟。

记者最近观察到,在一些电商平台,富硒上海青、富硒胡萝卜等富硒果蔬纷纷上架。部分相关商家宣称,这类果蔬中富含硒元素,有抗癌、消炎的功效。

记者还发现,富硒果蔬的售价通常比普通果蔬高。在某电商平台上,记者打开“富硒菜”一栏,发现该平台上富硒大白菜售价为15.57元/千克,而普通大白菜售价为2.39元/千克。

那么,硒到底对人体有何功效?人们是否需要额外补充硒?高价富硒果蔬的营养价值几何?就此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

硒具有抗氧化等多种功效

“世界卫生组织称,硒是人体必需的营养元素。”这是记者在某商超平台售卖的富硒上海青宣传界面中看到的一句话。在网络上,也有一些人将硒称为“抗氧化的明星营养素”。

“硒确实是一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它有不错的抗氧化作用。”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科技传播部主任阮光锋告诉记者,“除了抗氧化,硒还有其他功能,如提高红细胞的携氧能力、降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调控胰岛素代谢等。”

记者查阅中国营养学会官方网站上发布的《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了解到硒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之一,参与机体的抗氧化过程。硒缺乏是克山病(主要表现为急性和慢性心功能不全,心脏扩大,心律失常以及脑、肺和肾等脏器的栓塞)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既然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那么有哪些食物中含有硒呢?

阮光锋表示,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富含硒的天然食物,比如肉、蛋、鱼、海产品及动物的心、肝、肾等脏器,其中蛋类含硒量多于肉类。一些蔬菜,如荠菜、芦笋、豌豆、大白菜、南瓜、洋葱、番茄等也含有一定量的硒,多吃这些食物可以安全有效地补硒。

食用富硒果蔬是补硒方式之一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生活中多种天然食物都含有硒,但是我国一些地方的居民目前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硒摄入量不足的情况。我国部分土壤确实缺硒或贫硒,在这类土壤上种植出来的农产品或硒含量不足。生活在这些缺硒地区且动物性食物摄入量较少的人,硒摄入量就可能不够。

食用强化硒药食制剂是目前补硒的主要方式,但这些药食制剂在人体内利用率低,且存在副作用。

食用富硒果蔬是另一种补硒方式。阮光锋向记者介绍道,所谓富硒果蔬主要是指在富硒土壤环境中种植出来的果蔬,或者是在通过生物工程技术制造的富硒环境下产出的果蔬。比如,一些地方土壤、水源环境中硒含量高,在此地种植出来的果蔬往往含硒量较高;而有些地区环境中硒含量不高,但通过硒生物营养强化技术也可以让果蔬富集硒元素。外界环境中的硒经植物吸收后,会与植物中的蛋白质相结合,形成更易被人体吸收利用的有机硒。

“富硒果蔬的硒含量应在国家标准规定的范围内。例如,富硒柑橘、富硒枇杷以及富硒杨梅等富硒水果,它们每千克含硒量应在10—50微克范围内。”阮光锋表示。

盲目补硒或引发不良后果

阮光锋表示,对于膳食均衡且无特殊需求的人来说,一般不需要额外补硒。食品专家云无心此前也在微博中提到,一般人正常饮食基本不会缺硒。

虽然适量的硒元素对人体有益,但过量的硒元素却对人体有害。中国营养学会常务副理事长、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原副所长翟凤英此前表示,长期食用含硒量超标的食物可能会发生中毒,引起脱发、指甲变形、恶心、呕吐、烦躁、疲乏等。

翟凤英强调,明确身体是否缺乏硒元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详细的生化检测来确定,盲目补硒可能会引发不良后果。如果公众不能确定自己是否需要补硒,建议先到正规医院营养科进行咨询。(裴宸纬)

(责编:李茜)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九江市新就业形态女性劳动者“两癌”筛查活动正式启动
下一篇:中医防癌,从守护肾精、疏肝健脾做起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