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农业生产之要,农业也是用水需求量最大的产业之一。立足合理利用水资源,当前,农业生产用水也在从粗放低效向集约节约转变。近年来,以节约用水、适应绿色农业发展为目的,恩阳区持续做好农业节水这篇大文章,实施高效节水灌溉,促进水资源在农业领域的高效利用,为农业产业发展带来源源不断的“水动能”。
眼下,正值葡萄生长的关键时节。在恩阳区关公镇西南村,大棚种植的葡萄刚刚长出了新叶。种植户王启奉每天都要到地里观察葡萄长势、查看土壤湿度情况。
西南村有多年种植葡萄的传统,全村已有葡萄1500余亩,是当地重要的致富支柱产业。对种植户来说,浇水是田间管护极为重要的工作。“我家有4亩多,以往就是靠天下雨和人工担水来浇灌,很费时费力。”王启奉介绍,以前,村民们在葡萄种植中的浇灌采取的是大水漫灌方式,效率低。每到夏旱用水紧缺的时候,最让大伙儿发愁。
去年,恩阳区水利局和关公镇在西南村实施农业综合水价改革工作,推动农业产业节水化发展。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内容就是,在葡萄园区搭建高效节水灌溉设施。如今,王启奉成为了实施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受益农户之一。在园区里,一根根黑色的供水管网沿着葡萄垄排列,每株葡萄都有一个滴灌装置。他和其他种植户只需要在距离园区仅几十米的提水泵站打开开关,水肥一体化设施就将自动运转,通过滴灌形式实现精细化浇灌。
“从出芽一直到收获,葡萄生长需要大量的水。改成现在的滴灌,真是便利多了,节约了好多水,还节约了劳动力。”王启奉说,他对夏天的丰收更加充满期待。
在实施农业综合水价改革中,西南村葡萄产业园里每一户种植户的田间地头都安装了一个用水户表控制箱。“可以对农户用水情况进行计量,做到合理用水,用多少水、产生多少费用,让群众真正树立起农业节水的观念和意识。”关公镇副镇长王一芸介绍。
发展节水农业不仅要依靠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还要发挥农村群众的主体作用。西南村通过成立张家湾、曹家湾山坪塘灌区农民节水协会,积极发挥农村群众主体作用,对农业用水、节水中的问题进行民主协商。关公镇水管站负责人王彬算了一笔“节水账”:“已搭建的节水灌溉设施覆盖了核心种植区,节水、节肥效果明显提升,灌溉管理方式实现根本性改变,有力推动了产业绿色高效发展。”
在关公镇骡动山村,当地通过支部引领,发展羊肚菌产业。羊肚菌在生长过程中对环境湿度有一定的要求,通过推广农业节水技术,安装在大棚里的喷灌设施就帮了大忙。
打开开关,所有大棚里的喷灌终端同步运行。骡动山村党支部书记马涛介绍,“目前一天对羊肚菌进行一次喷灌浇水,12个大棚的浇水用时在10到15分钟,就能满足羊肚菌生长所需的湿度。”缓解农业灌溉用水短缺与浪费的矛盾,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农业产业持续发展,用水效率和效益显著提高。
“实施农业综合水价改革后,农业生产灌溉节水能力大大增强,促进了水资源的合理应用,助推了全镇产业发展,同时有效化解灌溉水事纠纷,促进了村民自治和农村和谐。”恩阳区关公镇镇长程林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