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乔木乡突出党建引领,发挥集体“统”的优势,依托“托管”服务模式实现粮食规模化经营,破解农民种地难、种粮收益低等难题,促进村集体经济和农户双增收,为全力打造“农业强乡、精彩乔木”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
党建引领,宣传发动显成效。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工作,在推进“托管”服务发展模式之初,面临群众了解不深入、不支持、不参与的窘境,通过召集会议、深入田间地头与群众交流等方式开展此项工作。各村党组织迅速推进开展工作,召开村民小组会议,通过宣传、分析托管服务优势和农户收益保障等,进一步增进群众对“托管”服务的了解,解开了他们种地难、种粮收益低的种种疑惑,全乡首次就有365户自愿参与试点托管服务。通过“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联社+家庭农场+农户”的运营机制,目前,全乡结合“非粮化”原绿化地150亩、撂荒地70亩、小田改大田100亩、高标准农田430亩,共托管服务耕地面积750亩,并开发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联社统一托管、专业新型农业服务主体托管两种模式,由他们担任“田管家”,负责耕、种、管、收、储、加、销的全过程服务。
优化服务“强保障”,助力村集体和群众“双增收”。村党支部充分发挥引领带动作用,以组织之力聚能增效把村民、村集体、合作社拧成一股绳,推动土地托管服务“有人问、有人管、有人办”。村党支部全程为托管主体和农户做好精细服务工作,解决好托管主体在运行过程中的问题,保障好服务主体持续运行发展的潜力,推动土地托管合作社成为农民信赖的“田保姆”“田管家”。该乡首次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示范村金山村(村自营)党总支书记汪乔峰介绍:“金山村今年流转150亩土地种植黑糯玉米,整合撂荒地60亩种植荞麦,在正常年份可为村集体创收27万元,为村民带来务工收入12余万元。”托管服务模式真正实现了“支部有作为、集体增收入、群众得实惠”,搭建起了集体与群众的经济利益联结共同体。
稳步推进农业生产“托管”服务。乔木乡将示范村典型做法和存在问题进行梳理,结合各村具体情况,制定相应托管措施,逐步在其他村推进农业生产“托管”服务。一是结合高标准农田、小田变大田建设工程,涉农项目优先在土地托管地块实施,农机具购置补贴向土地托管合作社倾斜,支持土地托管主体承担涉农项目、开展农技推广服务。二是协调金融保险机构与土地托管合作社做好对接,创新服务产品和服务方式,解决其贷款难、保费赔付难等问题。三是培育典型,发挥示范带动作用,营造良好氛围。同时,农技服务部门定期向土地托管服务合作社宣传新政策、推广新技术,“阳光工程”“雨露计划”等应优先将土地托管合作社纳入培训范围,进一步强化科技和人才支撑,增强其发展的内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