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调解员,我的钱终于有着落了。”当事人梁先生说。近日,武川县人民法院驻武川县综治(市域社会治理)综合服务大厅诉前调解中心(以下简称诉前调解中心)成功调解了一起劳务纠纷案件。
此案经两次调解,首次调解时,被告赵某以原告梁某某证据不足,拒绝支付原告诉求的5500元欠款,原告情绪激动,坚决要求开庭审判。随着法官和调解员对案情的深入了解,在案外人王某身上打开突破点,证实了被告赵某确实欠款的事实。二次调解时,调解员列明证据,从法理角度告知拒不归还的法律后果,从情理角度进行疏导,促使双方达成调解协议。
2022年8月初,武川县人民法院诉前调解中心正式入驻武川县综治(市域社会治理)综合服务大厅,招聘特邀调解员22人,常驻调解人员4名,由有经验的老法官带队,专门负责诉前调解工作,主要涉及银行、物业、民间借贷类案件,目前已实现网上立案、诉调对接全流程线上流转,为当事人提供菜单式、集约式、一站式解纷服务。
“我们先后入驻了三家调解机构:‘内蒙古经济调解中心驻武川县人民法院人民调解工作室’和‘劳动争议诉调对接工作室’,并且在2022年4月初与县司法局共同成立了‘多元解纷工作站’”。
“同时,我们还与县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县交通事故人民调解委员会、县人民调解委员会、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四家单位接洽,建立了诉调对接关系,形成了诉调对接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积极推动重点领域矛盾纠纷源头化解,做实源头减量工作。”调解中心主任郝光明介绍说。“经过我们不断地探索和长时间的努力,现在非诉方式化解矛盾已经成为了很多当事人优先选择的纠纷解决方式。今年第一季度,我院委派调解中心收案453件,成功调解380件,调解成功率达76.35%,平均调解天数12天,在线调解成功率86.14%。”
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开创了人民法院化解纠纷和服务群众的全新格局。武川县人民法院深化完善多元解纷机制,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元化司法需求,为推动平安武川、法治武川建设贡献了司法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