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人民视点 > 正文

四川达州市通川法院:春耕生产忙 司法来护航

2023-04-23 15:05:17   

为切实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打通护航农业生产的“最后一公里”,达州市通川区人民法院于2023年初启动“司法护航保春耕”专项行动,在强化驻村帮扶、优化诉讼服务与深化法治宣传等方面持续发力,将“法治种子”播撒至广袤的春耕大地,为农业生产提供良好法治环境和有力司法保障。

 

 

心系振兴勤帮扶 “小作为”打开“大局面”

2月14日,四川省委、省政府发出表扬决定,通川法院联系帮扶的梓桐镇两河村获得2022年度“乡村振兴重点帮扶优秀村”称号;该院党组书记、院长宋健挂包帮扶的金石镇金山村荣获2022年度“四川省乡村振兴示范村”称号,充分肯定了近年来两个乡镇乡村振兴工作成效。

春耕时节,两河村的田间地头一派农忙景象,一幅幅生动的“春耕生产图”成为春色的最美点缀。在“法官林”,通川法院驻村干警正耐心指导村民除草施肥。这是两河村在通川法院党组及干警的倾力帮助下发展起来的产业,总面积180余亩,带动了全村100余人稳定就业。驻村干警扎根基层多年,处理过不少农事纠纷,便在走访帮扶的过程中,结合真实案例为村民解决麻烦支妙招。

通川法院始终把乡村振兴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积极响应号召、扛牢担当,连续选派优秀干警驻村开展帮扶工作,持续拨付帮扶资金改善基础设施、发展集体产业、资助贫困大学生等,并在充分调研讨论的基础上,制定《关于充分发挥司法职能作用服务保障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提出5方面10条具体司法服务措施,全力以赴为乡村振兴战略顺利实施保驾护航。

打好司法组合拳 涉农案件走上“快车道”

春耕时节正是涉农案件的高发期。通川法院急民之所急、解民之所忧,将拓展办案“绿色通道”、巡回审判等作为突破口,让涉农案件办理走上“快车道”,有效降低村民诉讼成本,力求不负农时、不误春耕。

3月28日,青宁镇的村民王某和李某通过手机操作“人民法院在线服务”小程序,成功网上立案3起。法院充分运用智慧法院建设成果,“指尖诉讼”“微法院”“云上法庭”大放异彩,涉农案件网上立案率、“云上开庭”率同比分别增加23%、19%,极大减轻农民讼累。

为高效办理涉农案件,通川法院落地了不少实招妙招。除立案、审理、执行环节外,通川法院将涉农案件的调解、保全、鉴定等均纳入“绿色通道”范围,做到从优从快、专项立案、专项分析,实现全流程、各环节畅通无阻、便捷高效。该院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相邻关系、农药种子购销等高发案件作为重点,持续深化“一站式”多元解纷和繁简分流,真正做到诉前与诉中两大环节同步发力、有序衔接,高质高效办理涉农案件341件,让群众少跑腿、少花钱,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春耕生产中。

普法送到心坎上 打造春耕生产“护卫舰”

通川法院始终将普法宣传作为司法事业的重要一环,紧盯普法宣传的精度、深度和广度,全方位营造尊法、学法、懂法、用法的浓厚氛围,提高乡镇商户、农村合作社、村民等相关主体的法治观念、法律意识,从源头上预防、减少涉农纠纷。

在普法内容的选取上,通川法院通过走访调研、座谈讨论、案例分析等,将土地承包经营、相邻关系、产品质量、种子安全、消费者权益保护等实用知识作为春耕期间普法的重点内容,灵活采用小故事、漫画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精心制作提示卡、宣传册、宣传画7000余份,务求将当前群众最为需要的法律知识送到他们手上。

随着春耕如火如荼开展,法院干警30余人自愿组建5支宣传小分队,在辖区12个乡镇巡回宣传,大力开展送法进集市、进商户、进院坝、进田间活动16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5600余份;充分发挥派出法庭、巡回办案点的基层末梢作用,抓住每一次群众“进来”和干警“出去”的机会,先后为村集体产业提供法律服务165次,向村民提供法律咨询及建议3000余人次。

为提高群众知晓度,通川法院充分发挥传统媒体优势,精心选取典型案例“以案普法”,在主流媒体积极发布相关宣传稿件。此外,该院积极推进“互联网+”的手段,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网站等平台,宣传相关案例、法律知识等15次,累计阅读量12800余人次。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三措并举”齐发力 “省校合作”结硕果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