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人民视点 > 正文

媒体融合是下一盘很大的棋,这家党报在80年历程中探索前行

周劲    2023-04-27 13:19:26    传媒融中对微信公众号

2023年4月25日,《盐阜大众报》迎来创刊80周年纪念日。

80年来,盐阜报人昂扬向上、接力奋斗,跨越“铅与火”,走过“光与电”,迈进“数与网”,探索“智与屏”“云与库”,展现转型升级、创新赋能的生动实践,焕发融合发展、蓬勃向上的生机活力,由一张报纸发展壮大为全媒体“联合舰队”,建成新型主流媒体区域平台——“众媒云”,把党报人传承红色基因、勇立时代潮头的光荣与梦想,书写在时代的答卷中。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媒体融合推进9年来,2023年进入了深水区,深层次矛盾已经躲不开、绕不过。加上后疫情时代,传媒业站在了一个新赛道的交汇点,人工智能突飞猛进,新的战略机遇扑面而来,媒体融合还要经受一系列风高浪急的考验。

这将是一场存量改革,零敲碎打地调整不行,碎片化地修补也不行,必须立足长远的制度性变革,把媒体融合作为一项系统工程,进行一体化的整体设计,推进一体化深融。

所谓一体化深融,就是从顶层设计的角度,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打造“融为一体、合而为一”的全媒体传播格局。对内容策采编发、组织生态、管理机制、技术应用、平台终端等作系统化深度调整和完善,实现媒融、事融、技融、数融、人融、心融、智融、产融。

同时,媒体与外部的融合也要向纵深化方向发展,包括媒体与不同行业进行产业融合、组织融合、所有权融合、项目融合等。

媒体融合推进过程中,主力军上主战场,就是要用群众喜闻乐见、刷屏热传的话语,来打动人心,用入情入理的叙事、耳目一新的呈现,把深奥的道理讲浅,把枯燥的理论讲生动,正能量才能带来大流量。

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80年来,盐阜大众报对创新和卓越的追求始终不变,从最初发行量400多份,到如今超10万份;从一张油印小报几千人看,到如今覆盖全媒体用户超千万,建成地市级党报新型主流媒体区域平台——“众媒云”,盐阜大众报始终在时代的大潮中破浪前行。

5次获得中国新闻奖,7次获得江苏新闻奖,经营收入逆势上扬,被国家新闻出版署评为“中国报业深度融合发展创新案例”……

成绩的背后,是一代代盐阜报人初心如磐、奋楫笃行。我们深刻认识到,在移动互联网的下半场,媒体融合迎来的是多元主体、多样内容、多重功能的“大融合”,如果只做“增量补充”,不做“存量改革”,主力按兵不动,体制机制没有重构,那只是用有限的人财物做新媒体,本质上还是“你还是你”“我还是我”。进入深水区的媒体融合需要向全面深改、体制创新、内外融合、生态构建的一体化、全局性的战略方向上转移。

2019年开始,盐阜大众报洞察大势、顺势而为,与中国报业融媒研究中心一起,从顶层设计入手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制度创新,把媒体融合作为一项系统工程,以“14个一体化”的整体谋划,寻求媒体深融系统化的解决方案。

 

 

连续三年,盐阜大众报刀刃向内启动三次全面深改,对指挥体系、采编流程、运营机制、内容生产等进行颠覆重构,着力建设“四大平台”:以新闻、智库、文图影音等全媒体产品生产分发为核心的内容平台,以电子政务、新闻发布、媒资体系、舆情引导等为核心的政务平台,以数字营销、活动策划、信息化项目、文化产业、红色展陈等为核心的商务平台,以智慧城市、消费电商、数字生活等为核心的服务平台。

这期间,考验的是主流媒体的战略定力、外部整合力、改革推动力,需要站在时代的制高点上,对媒体融合转型进行“14个一体化”的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

——战略一体化规划

媒体深融下的是一盘大棋,战略规划必须系统思考、整体谋划,这个战略包含了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各个方面,它是一个交融性的一体化工程。移动化、平台化、数据化、可视化、智能化,是“众媒云”的五大战略方向。各部门、各子媒体既要瞄准各自定位和目标发展,又要坚持相互补充、一盘棋整合,防止相互撞车、消耗资源,形成短期、中期和长期的规划布局。

——改革一体化推进

传统媒体面临的是系统性创伤,不伤筋动骨、不做基因改变的媒体融合是假融合,需要向死而生,重构体制机制。全面深改是媒体深融的第一落点,改革不只是改名字、换牌子,而是一场系统性、整体性、颠覆性的凤凰涅槃,“众媒云”明确全面深改的七个步骤,制定路线图和时间表,步步为营,突出重围。

——平台一体化建构

“众媒云”有一大一小两个平台,小平台是我言客户端;大平台是“众媒云”底层操作系统,这个系统要成为用户、内容、渠道、运营、服务及其他生产要素的交互枢纽,并能融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生态圈。既包括报纸、视频、音频、App等发布平台,也包括中央厨房、大数据库的硬件系统,更是一套集采编发系统和管理机制为一体的生产关系集成。

——内容一体化生产

“众媒云”变“报、网、微、端”各搞一摊,为“一体策划、一次采集、复合生成、全媒共享、多端发布”,以产品形态上的融合生产,实现传播效应最大化。每一个生产单元都融媒体化,面向报纸、客户端、新媒体三个端口进行内容生产和发布运营,特别是以用户为中心,将新闻资讯单一生产的价值链,向产品矩阵和融合生态系统的一体化方向上延伸。

——组织一体化重塑

以“众媒云”采取“三三制”组织架构,适应全媒体生产发布传播运营。媒体内部不再按照媒介类型设立岗位,而以内容产品与服务用户为导向,按照不同产品线的业务流程和要素进行重构。包括纵向扁平、横向网状的上中下三层结构;前台分立、中台联结、后台统合的三台层级;内容、技术、运营三员合一的团队组合,真正实现“你就是我,我就是你”。

——流程一体化重构

流程重构是媒体深融的决战环节,流程设计就是要打破部门壁垒、畅通运行机制,明确媒体各项工作的程序、职责、权限。“众媒云”流程从“策采编发”升级到“策采编发营馈存”,实现前端指挥协调、融合采访、经营协同统一步调;中端产品生产、平台发稿、交互反馈一体运营;后端管理支撑、留存销售、考核运用一应俱全。

——薪酬一体化考核

传统媒体考核单一、不成体系,一体化考核强化从战略到目标到执行的全过程考核管理。“众媒云”推进的薪酬考核“4+4体系”,包括全岗位一体化覆盖、全结构一体化引导、全模型一体化考核、全流程一体化推进,实现“三台协作”闭环、“两分双考”闭环、“性量共定”闭环、“考核应用”闭环。

——人才一体化培养

媒体深融要实现全员转型,从单兵作战、部门壁垒中解脱出来,对人才一体化培养和使用。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完善聘用制度、岗位管理制度,打造采编、经营、技术、管理等共融互通的一体化人才队伍,“众媒云”以“八个全会”为目标,着力培养“一专多能”的全媒体人才。

——经营一体化统筹

媒体经营是个系统工程,在采编、经营“两分开”前提下,更要做到“两加强”,统筹好内容生产和媒体经营一体化发展,实现顶层设计、领导机制、组织构架、工作流程、薪酬考核相互支撑的工作机制,一支经营队伍服务各个发布平台,实行全要素服务、全渠道推广、全链条运营、全媒体经营。

——产品一体化打造

盈利模式的核心是产品,产品是解决用户痛点的方案,需要一体化打造,从新闻作品升级为媒体产品,需要一体化的思维运作。“众媒云”选择刚需、高频、有现金流、能延长内容产业链的36个产品系列,组成产品矩阵,通过近500种投放组合,形成“新闻+政务服务商务”的全要素运营模式。

——技术一体化支撑

在媒体融合的推进中,技术应用既要跟随又要自主,确保适合管用、安全可靠。以一个技术标准、一个技术系统、一套技术语言、一种技术思维,为集团内部各媒体的数字化生产、发布、传播提供共建共享的技术支撑。“众媒云”通过技术合作方式弥补技术短板,将各类技术一体化整合到自身的平台上,并力图形成技术运维能力、技术开发能力。

——数据一体化开发

“众媒云”通过一体化的数据采集和运营,整合各平台资源,打造媒资库,以期收集积累各种媒资数据和用户数据,建立一个能让社会公众集体维护的数据库。同时对掌握的数据再利用、再挖掘,推动数据资源共享开放和开发应用,营造增值服务点,形成造血功能。

——资本一体化运营

资本是媒体所拥有的一切有形与无形的存量资产,资本运营要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资产管理与投融资一体化运营体系,放大媒体资本的核心价值,可采取股权投资、债权投资、基金管理、上市融资、项目合作投资、战略重组、并购等多种形式运作。

——扶持一体化争取

媒体融合是一个系统工程,投入周期长、回报较低,靠媒体自身力量难以可持续发展,需要政府一体化的扶持,包括资金支持、资源配置、财税支持、改革推动,以及出台政策支持成立集团公司、划拨用地改商住,帮助牌照获取,给予税收优惠,还可以争取政府项目,如党建平台、媒资库、智慧城市等,实现可持续发展。

行走在媒体深度融合的最前沿,我们深谙,读者在哪里,我们就在哪里。飞速变化的时代,媒体在变、技术在变,但盐阜报人的初心和情怀不变,追求和宗旨不变,惟有中流击水,方能破浪前行。

怀着更远大的志向、更宽广的梦想、更昂扬的斗志,盐阜大众报将一如既往传递好党的声音,发挥好桥梁作用,与未来同成长,为“强富美高”新盐城现代化建设不懈奋斗。

 

 


 

2023年春天,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融中对》,来了!

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可在京东“人民日报出版社”官方旗舰店搜索查阅。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校园活动多姿多彩 杨堤乡师生喜迎“壮族三月三”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