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人民视点 > 正文

蔚蓝渤海的红色堡垒

2023-05-05 10:56:25   

河北省水勘院海环所党支部创新诠释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的“水勘内涵”,在风浪中筑起了坚强政治堡垒,为海洋强省建设强势赋能。近年来,该党支部获得“河北省青年文明号”“省直标准化规范化党支部示范点”“省直五好红旗党支部”等荣誉。

 

 

政治统领标准化规范化建设

海环所党支部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作为支部党建的核心内容,把旗帜鲜明讲政治作为党支部建设的首要任务,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真正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

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海环所党支部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凝聚支部战斗合力,为完成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提供坚强组织保证和强大动力。海环所党支部始终坚持以海洋产业塑特色,服务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围绕海洋预警监测、海洋经济调查、海洋科技研究、海洋生态修复等相关领域深耕细作。

在《近岸海域碱渣排放堆填场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技术研发与示范》项目中,海环所技术团队联合河北工业大学技术团队和美国伍斯特大学技术团队,利用碱渣和粉煤灰来制备路堤填筑用土,研制了采空区充填用和帷幕注浆工程用碱渣注浆材料(地质聚合物)。该研究成果获得三项国家发明专利,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研究编制的《海水淡化水源地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填补了我国海洋领域海水利用水源地选划规范的空白,为规范海水资源利用制定了标准。

急难险重彰显“海洋速度”和“海洋质量”

抓重大任务落实,是党支部发挥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的试金石和磨刀石,也是凸显政治优势的关键环节。在历时两年的《河北省第一次海洋灾害综合风险普查》(以下简称“海灾普查”)项目中,海环所党支部坚持党建与业务目标同向、部署同步、工作同力,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让党旗飘扬在海灾普查的前沿阵地。

2020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的通知》后,河北省自然资源厅成立专班,组建了由河北省水勘院牵头的技术支撑团队。该团队多次前往市、县级自然资源、水利、渔业、旅游、统计等行政主管部门,搜集全省海岸防护工程、渔港、海水养殖区和滨海旅游区四类海洋灾害承灾体信息资料。

海灾普查工作为历史首次,无成果可供借鉴,编制难度较大。为了能向专家完美展现普查成果,项目组成员集中办公,每四小时统计工作进度,最终完成了成果图1000余张、专题报告32本、成果报告65本、成果图集15本果。

 

 

在2021年12月的普查阶段成果技术审查会上,河北省水勘院提交的技术成果得到了国家海洋权威专家、省自然资源厅海洋预警监测处及各市、县级海洋主管部门的高度认可,并被会后作为普查成果报告模板向全国沿海省份推广。河北省成为了全国首个完成风暴潮、海啸、海浪、海平面上升及海冰五个灾种的省级风险评估和区划报告、县级重点隐患调查评估报告评审验收的省份,彰显了“海洋速度”和“海洋质量”。在这一急难险重任务中,党建工作发挥了显著的引领作用,凝聚了强大合力,成功啃下“硬骨头”也使得海环所党支部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强。

“红色纽带”编织同心圆

海环所党支部根据河北省水勘院党委的党建工作部署,采用联学共建形式积极构建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的外部环境,搭建互利共赢的合作平台,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迸发出蓬勃活力。

“地球上是陆地面积大还是海洋面积大?地球上为什么会出现海洋呢?海水是蓝色的吗?”在海环所党支部与东柳泉村党支部的联学共建暨海洋知识科普活动中,孩子们跟随讲解了解了海洋的由来、海水的颜色,学习了赤潮和荧光沙滩等奇妙海洋现象背后的科学知识,树立了保护海洋环境、呵护蓝色家园的理念,播下了崇尚和热爱海洋科学的种子,为东柳泉村乡村振兴注入了红色动力,增添了蓝色活力。

 

 

在正定县塔元庄,海环所党支部和省自然资源厅海洋预警监测处党支部党员高声齐唱《团结就是力量》,表达了对党的无限忠诚。在塔元庄文化长廊,大家看到了村党支部坚持以“强村富民”为目标,团结带领全体村民发展产业、完善设施、改善民生,感受从贫穷村到富裕村、文明村的深刻变化。

相关负责人介绍,河北省水勘院海环所党支部将继续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和专业优势,持续助力向海图强、向海发展,努力交出高质量发展的水勘答卷,为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河北场景地矿篇章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河北省水勘院海环所党支部 赵亚娟 王迪)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第九届52卡友节聚焦货车司机从业保障
下一篇:立足社区服务 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