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人民视点 > 正文

数字警务 打造“冰城夏都”平安名片

2023-05-05 11:09:43   

近年来,随着哈尔滨公共交通的迅猛发展,公交、客运、地铁日载客量超200万人次,成为促进老东北工业地区经济、旅游、贸易发展的重要基础保障之一。作为中国首个建有高寒地铁系统的城市,现总里程79.61千米,设有车站62座,其中换乘车站4座,串联起3条地铁线,使哈尔滨六大主城区交通更加方便快捷。公交分局依托警务联防体系同地铁站务、安检、安保、基建等多方力量,依靠大数据平台、机动化部署机制,发挥数字优势,打造大客流前瞻岗、综合化警务站、服务型巡防堡垒等,为广大游客递上平安名片。

平安前瞻:数字警务新效能

“每年长假出行都担心会遇上景点排队,商圈拥挤的情况,没想到来哈尔滨从下火车到乘坐地铁再到景点,虽然人很多但是处处都井然有序。”来自杭州的王女士对记者说。为了保证游客出行平安能有更好的出行体验。五一前夕,公交分局与哈尔滨铁路系统形成数字信息共享,对网上预定车票的列车和班次进行提早掌握,梳理客流集中时间段,还将各个景区网上预定情况进行分析,再根据哈站、哈西站、哈东站、哈北站等不同特点,分区、分段、分站制定预案,并在太阳岛、植物园等景区临街地铁站增派警力,采取分流、限进等方式缓解客流压力,并与铁路部门组建指挥组进行实时沟通,实现双向数据交互,保证进出两端秩序平稳,极大提升了多警种间的警务效率,真正将科技前沿性与大数据指引串联成公共交通警务改革的一项新措施。

平安联动:一体化护航模式

“这是我们一家人第一次来哈尔滨旅游,下高铁之前还担心出行不方便,没想到从下火车转地铁全程都有民警巡逻指引,丝毫不必担心走错路。”张先生一家对哈尔滨的警务模式连连称赞。今年五一作为春节之后第一个长假,公交分局为确保市民出行平安部署120名警力舒缓客流压力,并联合巡警100余名和铁路警力100余名,联勤人员300余名,打造出“铁路”至“地铁”至“目的地” 三点一线护航警务模式,不仅促进了警种间配合联动能力,还加深了对其他警种勤务模式的了解,形成共享、联动、互补、增效的平安闭环。

平安护航:打造服务型警队

王女士在病房里苏醒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问询下才知道自己在乘坐地铁的时候突然晕倒,是公交分局民警拨打了120急救电话,将自己送到了医院救治。哈尔滨地铁日载客量最高达87万人次,日均载客量近30万人次,在地铁站内乘客晕倒、突发疾病、物品遗失等情况时有发生,为了保证乘客的五一期间出行平安,公交分局化整为零,采取民警“巡逻+驻站”模式,使警力动静结合以最快的速度到达现场帮助乘客,与此同时,为了打造地铁便民服务网,公交民警与地铁随车安全员和车站蹬车安全员搭建数字化对讲频道,对各类突发情况进行实时互通,精简流程、快速处置,搭建起乘客的生命快线、失物寻回站、突发处置组。五一假期共处置纠纷18起,寻回失物20件,救助乘客7名,解决求助300余起,五一期间大客流也成为新型服务警务的试金石,为下一步勤务推广打下了坚实基础。

平安守卫:维稳防控促打击

综合地铁、公交、客运等单位提供的数据,今年五一假期,哈尔滨公共交通承载量超1000万人次,公交分局不间断地开展联合检查,针对地铁车厢门、闸机、电梯等安全重点部位,进行全面排查,消除安全隐患,对老化、迟缓的设备一律暂停使用并限期更换,确保客流集中的时间段设备正常运行,安全问题零发生。同时,公交分局组建反扒专班根据人员密集程度开展集中打击行动,与巡逻组、属地警力相互配合、交叉互补,有效震慑不法分子,控制侵财案件的发生,全面净化公共交通治安环境,为平安公共交通建设保驾护航。

 

 

(责编:汪翠萍)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第九届52卡友节聚焦货车司机从业保障
下一篇:立足社区服务 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