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人民视点 > 正文

大兴安岭十八站分局:坚持人民至上 奋力书写驿站平安答卷

2023-05-05 12:12:31   

今年以来,大兴安岭地区行署(森林)公安局十八站公安分局以深化“三新四化五型”公安机关创建活动为载体,以深化能力作风建设“工作落实年”活动为牵引,以“坚持人民至上”为工作理念,奋力书写驿站平安答卷。

坚持打防并举

提升平安建设水平

平安,是人民群众最大的心愿。年初以来,十八站分局始终坚定“小分局也有大作为、小分局也大有可为”的信念,在对标对表中取势定向、奋发突围。分局党委靠前指挥,成功侦破“99.6.26”故意杀人命案积案和“1997.9.15”出租车司机宋某宝被杀案”两起命案积案。

“衡量一地治安好坏,不仅要看破案,还要看防范。”分局党委书记、局长金宏斌说道。

年初以来,分局强化重点区域、重点部位等场所的巡防巡控力度。严格枪支弹药、易制爆物品、管制刀具、散装汽油等管理和大型活动监管,切实筑牢平安防线。

由于林区,春季防火显得尤为重要。各相关警种全面排查整治火灾隐患,加强对易燃易爆单位等重点单位、场所的安全检查和防灭火安全培训。同时,以外来人口为突破口,建立公共安全管理长效机制。加强道路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健全重点运输企业、车辆、道路常态监管机制,严查超速超员、酒驾醉驾、涉牌涉证等交通违法行为。

社区警务改革

助力基层治理创新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必须夯实基层基础。积极推进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与多角度社区服务体系相融合,建立‘警格+网格+N’联勤协作模式。”分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张永超说道。

人员配齐配强,是推动“警格+网格+N”深度融合的第一步。警民携手联动共织,跃进派出所将社区的14个网格与派出所的19个警格无缝对接,每个网格配备1名网格员,每个警格配备1名民警,确保了工作衔接无缝隙。

同时,建立健全“警格+网格+N”工作机制,将全辖区划分为警务网格,逐人划定“责任田”,明确警务网格管理任务,将全辖区网格对应到每名社区民警的“警格”中,做到网中有格、格中有警、任务到岗、责任到人。提升辖区百姓安全感。

在“一室两队”改革中,立足“派出所主防”职责,在“升级建设、优化配置、服务前移、内外挖潜”上实现新突破。逐步实现综合指挥室“一体指挥”、案件办理对和社区警务队“双翼齐飞”新格局。

筑牢坚强堡垒

增强凝聚力战斗力

队伍建设,是根本,更是保障。在深化“三新四化五型”公安机关创建活动中,分局举行 “青春心向党 逐梦新驿站”庆五四系列活动。同时,以“小灶班”法律知识学习为静态基础,以培训活动为动态渠道,建立了“由静向动”的思维模式构建练兵新机制。

一枝一叶总关情,点滴之处显关怀。为外地民警解决就餐、住宿问题,警官餐厅、警官公寓相继投入使用。暖警惠警的涓涓细流滋润到每一名民警辅警的心田,让警营变成“温暖的家”。

提升服务质效

打造最优营商环境

“很快就把证办好了,整个流程连10分钟都用不上”。在分局综合办证服务大厅,王先生办完业务后体会最深的不止是便捷,还有舒适度。

分局扎实推进省厅、地局优化营商环境、便民利企措施,持续开展“百万警进千万家”,解决企业和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提升服务林区经济发展建设和保障民生环境水平。尤其是“失物寻主”服务新模式,积极打通“急于找寻失物的失主”与“等待招领的失物”之间的“绿色通道”,广受群众好评。

分局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6+N”活动,延伸公安服务触角,持续推进“N”个便民举措,在办证、落户、车辆上牌、年审等方面,服务更优质、更便捷,全面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达到“创优促能”目的。

群众利益无小事,处处留心皆民生。辖区群众关心的安全话题,一直是驿站公安心心念念的课题。群众有了安全感,才会有幸福感。十八站分局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最高位置,聚焦主责主业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履行平安使命,脚步从未停歇。

(责编:汪翠萍)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第九届52卡友节聚焦货车司机从业保障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