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人民视点 > 正文

黑龙江省伊春市嘉荫公安构建“四商”体系助力优化营商环境

2023-05-10 09:57:26   

“水美则鱼肥,土沃则稻香。”今年以来,嘉荫县公安局锚定目标、真抓实干,紧紧围绕“助商、安商、净商、亲商”建设,认真履行公安机关护航经济发展职责,让辖区企业感受到遇难事有办法、去办事有效率、碰坏事有安全,一批批安企惠企服务上线,一系列护学护游举措推出,一幅幅警民携手促发展的画面不断上演,全力打造“包你满意”营商环境,让企业在更优发展环境中“如鱼得水”。

  一、做实“一对一帮服”,零距离惠企安商 。今年年初,嘉荫县公安局坚持“大兴调研,就地解决”工作原则,积极组织召开警企优商恳谈会,不断优化“一把手”盯办制度,主动跟进、全程协调解决企业在安全生产、保卫、运输等方面的问题,真正做到“公安围着企业转,企业有事马上办”。3月以来,嘉荫县公安局党委一班人广泛深入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黑龙江嘉荫县分公司、嘉荫县永恒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祯祥煤炭销售有限公司等7家包联企业走访调研,详细了解业务现状,宣讲惠企政策,听取企业发展问题和需求,同时,嘉荫公安还以“工作落实年”活动为抓手,深化“一请五进”开门纳谏,邀请县区广大企业代表征求助力企业发展意见建议,找准企业发展堵点、痛点、难点问题,切实推行“一企一策”,细化实化帮扶措施,及时为企业排忧解难;真正做到政策落实到位、问题解决到位、困难帮扶到位、服务保障到位。

二、深耕“护游警务”,擦亮品牌助商优商 。嘉荫县公安局立足于“生态立市、旅游强市”发展定位,紧紧围绕伊春市公安局“1226”发展战略和扎实推进“四宜”嘉荫美好建设为工作指引,不断找准公安维稳促安、助推发展工作定位,摸索实施推行“异地旅游车辆轻微违章‘首单免罚’”等多项护游举措,努力擦亮县域旅游发展新品牌。4月29日,按照市公安局统一部署要求,嘉荫县公安局全面启动全季“护游”活动。率先叫响“全警都是旅警、民警全是导游、公安就是路标”的工作口号,全面做实“巡逻防控无死角、安全检查无漏洞、服务游客无怨言、整治隐患不间断、游客诉求有回声”的护游举措,坚决为回“嘉”游客创造出“放心、安心、顺心、暖心、舒心”五型旅游体验,为从事旅游行业的企业和群众提供“保姆式”服务,构建主动型为民服务模式,让涉旅企业经营更舒心、发展更安心。

三、开启“护校安园”,硬核模式护学亲商 。长期以来,嘉荫县公安局始终把维护校园安全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民生工程,高位推动,周密部署,持续开展“护校安园”专项工作,依法打击涉校违法犯罪,排查化解矛盾纠纷,优化校园及周边治安环境,健全校园安防体系建设,努力让校园成为县区最安全最阳光的地方。春节开学季,县区各中小学陆续开学,嘉荫公安一如既往上好“开学第一课”,组织20余名警力广泛深入各学校开展反欺凌、反暴力、防电诈、防毒品、防交通伤害等法治安全宣传教育,持续增强学生珍爱生命、敬畏法律的安全素养和法治意识。与此同时,嘉荫公安还不断健全“一校一台账、一校一方案、一校一校警”制度,加快推进校园专职保安员配备、封闭化管理、视频监控、“护学岗”设置等安防工作,持续优化校园周边“高峰勤务”和“1、3、5分钟”快速反应机制,倾心尽力为全县师生撑起“安全伞”,也为经商办企的学生家长吃下了“定心丸”。

四、唱响“全民反诈”,破案挽损护企净商 。当前,电信网络诈骗已然成为发展最快,严重影响群众安全感的突出刑事犯罪问题。近些年,嘉荫公安机关对此紧盯不放,组专班、聚警力、合成打、协同治,在全县上下切实打响了声势浩大的反诈防骗全民战争。“全民反诈、嘉荫无诈”,这是嘉荫公安机关一直追求的反电诈工作目标,针对诈骗分子作案手法不断翻新情况,嘉荫公安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先,不断提升技术反制能力,全面加强预警劝阻,不断加强警示宣传,提高群众识骗防骗意识和能力,全面形成全民动员、全民参与的社会氛围,坚决护好辖区人民群众的“钱袋子”,让广大企业经营者“挣得来”也“守得住”。

五、播撒“田间安全”,为民解忧精准营商。黑龙江省伊春市嘉荫县作为农业县,护农安民是重中之重。嘉荫公安始终关切辖区百姓最根本利益,充分发挥职能作用,聚焦农资产品安全检查、普法宣传、打击坑农害农伤农违法行为等护农工作,主动担当尽责、贴心服务群众,全力护航春耕备耕生产,为县域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提供强劲支撑。同时为有效防止不合格农资产品或农用机械流入社会,严防坑农害农伤农事件发生。嘉荫公安针对辖区农资市场及种子、农药、化肥以及农用机械等经营场所进行摸排检查,督促经营业主严把农资和农械产品进货关,全力以赴守护龙乡的“粮”辰美景,让辖区百姓端牢“饭碗”。

(责编:汪翠萍)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村民山林围树养殖山羊致多株国家重点保护植物被毁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