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人民视点 > 正文

桂林恭城“非遗”草编文化进校园 编织五彩非遗梦

黎晓蝶 王茹    2023-05-17 14:38:20   

5月11日,桂林恭城栗木中心小学组织开展“守护传统文化,劳动铸魂育人——民间草编技艺进校园”活动,让学生们在活动中学习传承非遗技艺,感受传统文化魅力。

草编技艺守护人何老师先给同学们讲解了草编的发展历史,由浅入深地讲述了相关草编常识。学生们认真聆听,近距离地感受到非遗文化的精神内涵和文化魅力,增强了学生的文化自信,也激发了学生对草编技艺学习的浓厚兴趣。

接着,草编技艺守护人邹老师带领同学们用棕榈叶进行草编初体验。同学们在老师的引导下兴致勃勃,热情高涨。一张张翠绿的棕榈叶在同学们灵巧的手中瞬间变成了一只只活灵活现的动物。在体验现场,同学们跟着老师撕、拉、穿、刺……一连串令人眼花缭乱的动作,一只大蚂蚱“跃上”桌面,栩栩如生。

四年级学生叶卓姝说,她平常比较喜欢做一些手工,比如折纸、做陶土和织毛衣之类的。这次第一次接触草编,在老师的辅导下做出了一个精致的小蚂蚱,她觉得草编很有趣。

“草编课的老师一开始会教学生基本的编织法,学生掌握之后就会缠着老师学习编小动物。”栗木镇中心小学副校长李容表示,“学习草编能提高同学们的专注力,培养动手实践能力。让新时代的少年们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愿意学习非遗技艺,守护国粹之魂。用脚踏实地的劳动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的志向。”

近年来,恭城县以中小学校为载体,充分利用大课间和特色课程,在民族文化教育和非遗文化传承上齐头并进,长鼓舞、高脚马、板鞋、高杆绣球、射箭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已成为了全县许多学校课间活动的主要内容。吹笙挞鼓舞、羊角舞、木偶戏、剪纸、梅山文化等非遗项目正逐步融入学校的特色课程中……民间优秀文化和技艺在校园里“活”了起来。(恭城瑶族自治县委宣传部供稿)

(责编:汪翠萍)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北大荒集团查哈阳农场有限公司开展主题教育专题党课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