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人民视点 > 正文

桂林兴安县举办首届农耕文化开秧节

刘敏娟    2023-05-18 09:45:53   

为传承农耕文化,保障粮食安全,守好乡村振兴之魂,持续助推乡村产业振兴,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5月13日上午,“灵渠有稻·崔家有约”兴安县崔家乡首届农耕文化开秧节顺利举行。此次活动由兴安县委、县政府主办,崔家乡党委、乡政府承办。

开秧节是传统的农耕节日,意思是“开始插秧”,是人们祈福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最淳朴的方式。活动现场,传统农耕工具展示秀、铁犁配牛耕和机械化耕田展示、植保无人机自动分控展示、插秧比赛、稻田摸鱼、稻田拔河等活动依次开展,呈现出传统农耕文明与现代农业技术发展和谐共生的壮观场景。此次活动不仅展示了传统农耕文明的传承,也展示了现代农业的厚积薄发,展示出崔家乡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成果。

当日,活动吸引了近千名游客慕名而来。大家争先参与各项活动,将现场气氛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热潮。

据了解,崔家乡境内的千年灵渠水灌溉出了美丽宜居的田园风光,孕育出源远流长的农耕文化。崔家乡党委、乡政府紧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战略,以“稻香小镇党旗红,振兴崔家新‘稻路’”为载体,牢牢抓住农村综合性改革机遇,率先实施桂林市“小块并大块”项目,发展“稻”经济,深耕“稻”文化,成功打造水稻生产一体化全产业链,实现水稻生产育秧、耕田、插秧、飞防、收割、转运、烘干全程机械化,农机化综合水平在全县处于前列,坚决扛稳了粮食安全的重任。

近年来,兴安县发展大农业,做强特色农业,有效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实施“米袋子”“果盘子”“菜篮子”工程。全面推行“田长制”,2022年建成高标准农田2.5万亩,完成粮食播种47.83万亩、水果种植34.1万亩、蔬菜种植29.78万亩,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7%,增速排名桂林市第一,一路奔向新时代的农业潮头。(兴安县委宣传部供稿)

(责编:汪翠萍)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江苏镇江烟草:践文明新风 扬青春风采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