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传承农耕文化,保障粮食安全,守好乡村振兴之魂,持续助推乡村产业振兴,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5月13日上午,“灵渠有稻·崔家有约”兴安县崔家乡首届农耕文化开秧节顺利举行。此次活动由兴安县委、县政府主办,崔家乡党委、乡政府承办。
开秧节是传统的农耕节日,意思是“开始插秧”,是人们祈福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最淳朴的方式。活动现场,传统农耕工具展示秀、铁犁配牛耕和机械化耕田展示、植保无人机自动分控展示、插秧比赛、稻田摸鱼、稻田拔河等活动依次开展,呈现出传统农耕文明与现代农业技术发展和谐共生的壮观场景。此次活动不仅展示了传统农耕文明的传承,也展示了现代农业的厚积薄发,展示出崔家乡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成果。
当日,活动吸引了近千名游客慕名而来。大家争先参与各项活动,将现场气氛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热潮。
据了解,崔家乡境内的千年灵渠水灌溉出了美丽宜居的田园风光,孕育出源远流长的农耕文化。崔家乡党委、乡政府紧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战略,以“稻香小镇党旗红,振兴崔家新‘稻路’”为载体,牢牢抓住农村综合性改革机遇,率先实施桂林市“小块并大块”项目,发展“稻”经济,深耕“稻”文化,成功打造水稻生产一体化全产业链,实现水稻生产育秧、耕田、插秧、飞防、收割、转运、烘干全程机械化,农机化综合水平在全县处于前列,坚决扛稳了粮食安全的重任。
近年来,兴安县发展大农业,做强特色农业,有效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实施“米袋子”“果盘子”“菜篮子”工程。全面推行“田长制”,2022年建成高标准农田2.5万亩,完成粮食播种47.83万亩、水果种植34.1万亩、蔬菜种植29.78万亩,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7%,增速排名桂林市第一,一路奔向新时代的农业潮头。(兴安县委宣传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