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和庭院资源,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帮助农户打开“致富大门”。近年来,桂林灌阳县西山瑶族乡小源村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充分利用当地水资源干净无污染、水量充足、进排水方便等优势,积极团结带领农户利用屋前屋后闲置土地修建小型鱼池,探索发展“庭院+小窝流水养鱼”模式,小窝养出大鱼,已成为全村各族群众增收致富的主要途径之一。
小源村环境优美,交通方便,乡风文明。各民族之间团结和睦、互帮互助,村民在维护村庄环境卫生中有很强的主人翁意识,特别是党员同志,主动带头挂牌包干区域卫生清洁,为小源村打造“庭院经济”奠定了很好的基础。群众屋边修建有周边浅、中间深的小型鱼池,全程引入纯净无污染的山泉活水养鱼,不仅投资少,还适合村中留守老人和妇女喂养管理。这样的庭院经济模式,不仅能给年长的老人和留守妇女创造收入,补贴家用,也能够提高他们的获得感和幸福感。由于产出的鱼绿色无污染,肉质鲜美,品质好,所以深受市场欢迎,供不应求,每公斤价格可高出市场8—10元,都是电话联系到家门口购买,避免了村民生产了产品却不方便拿到市场卖的尴尬。“我们村几乎每家每户都养鱼,在鱼池周边插上水稻,稻谷成熟的季节,也是我村各族同胞最幸福的时节,满溢稻花香的鲤鱼可卖到每斤30元的好价格,每个鱼池每年最高可为农户增收3000元左右,鱼池成了村民家门口的‘聚宝盆’。”小源村党支部书记梁华激动地说到。
下一步,西山瑶族乡将因地制宜,充分挖掘庭院经济潜力,通过小源村以点带面辐射带动其他适宜发展的村屯,鼓励各村成立经济合作组织,统一发放鱼苗,联系专人收购,与市场定点售卖,为发展庭院经济的农户提供省心可靠的服务,同时积极向有关部门申请配套资金项目,让群众“钱袋子”鼓起来,让人民的生活“美”起来,助力乡村振兴。(灌阳县西山瑶族乡人民政府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