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阳镇集中力量建设以所村行政村所村中心村和分流行政村徐村中心村为代表的示范点,助力打造人居环境示范带,进一步凸显连片示范效应,推进全镇域实现宜居宜业宜游。
以“蓝”打底,提质做优乡村规划。分流、所村村两委立足村情实际,将政府领导作用、村委组织作用、农民主体作用、专家指导作用有机结合,围绕“建设什么样的村庄、怎样建设”,召开了村民代表大会和中心村村民会议,广泛征集群众意见,奠定了全面建设美丽乡村良好基础。
所村村以“积善流芳、人文所村”为主体定位,以国保单位“太平山房”为依托,对村落古文化进行深度挖掘,实施古村落修缮修复,推动太平山房、庆余堂、“盛泰”古商铺等古建筑修缮和活化利用。
徐村以“山居人家、文运分流”为着力点,邀请河海大学建设设计院工作人员进行规划设计,期间进行大量实地调研,对村内古村落资源进行详细研究,确保规划编制不走样。根据村整体规划方案,选用本地石材铺就生态步道;利用茅草叶铺满水泥墙头;使用旧瓦砖、废弃陶土罐打造文化墙。
借“绿”赋能,提档升级基础设施。在推进乡村建设行动中,陵阳镇坚持因地制宜进行规划建设和布景,在道路两侧、房前屋后“见缝插绿”,应绿尽绿,引导农户栽种蔷薇、芍药、桃树、樱桃等花果,打造“五小园”,做好“庭院文章”。同时,扎实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大力拆除旱厕、无功能建筑、私搭乱建棚屋,农户改水改厕率100%;围绕村庄实际抓提升,做好村庄垃圾、生活污水、畜禽圈养,常态化开展“美丽庭院”星级评比,提升村庄颜值,展现乡村特色。
所村中心村完成润冲、姚冲、油榨、九甲路、舟山、田畈、团结、东边总计2855米道路硬化工程,修建了1.1公里贯通中心村庄的柏油路,修复了原中心村的古石板路260米;村内采用区域集中供水方式,安全饮水普及率达到100%;完成900㎡国保单位太平山房前广场和2200㎡的室外文化体育广场建设,并安装健身器材8座;建设垃圾亭20座,放置垃圾箱55个;安装照明路灯160盏;中心村卫生厕所120户;拆除破旧围墙280米,铺设石板路215米。
徐村中心村在乡村建设中完成道路硬化约14公里;安装路灯57盏,景观灯带600米;建成健身广场1个面积达220㎡,安装健身器材6个;新增垃圾处理设施20组,垃圾收集房1个,新建旅游公厕1座50平方米;停车场2处,停车位1处;中心村农户改厕48户,建有集中污水处理设施,共联户65户,排污管道铺设总长度达6000米。
融“红”于治,提能增效乡村治理。陵阳镇进一步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大力推进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所村村把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与乡村建设紧密结合,依托太平山房红色资源,深入开展“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宣传教育活动,把红色故事讲生动,把创新理论讲鲜活,把惠民政策讲明白。
分流村巧用“积分制”,撬动乡风文明。村两委从人居环境、乡风文明、日常生活等方面延展积分内容,鼓励农户将爱村爱家、乐于助人、垃圾分类、清扫环境等行为,兑换成相应分值,存入个人账户以兑换生活物品,用积分“攒”出乡村好风气,引领文明新风尚。同时实施党员“1+1亮牌”工程,织密补牢乡村建设盲点死角,通过让群众自治、德治与法治的方式,宣传动员群众抓村庄和庭院环境卫生,“红马甲”带头引导群众积极主动参与美丽乡村基础建设,共同促进村内治理。
据介绍,接下来,陵阳镇将围绕古村特色,稳打稳扎做好乡村振兴文章,不仅做好人居环境带的升级改造,还将谋划好产业振兴,为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