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人民视点 > 正文

第二届山东省森林文化周启动

主会场展森林文化特色亮点纷呈 采取“1+N”模式线上活动开启

2023-05-22 17:20:19   

5月20日,第二届山东省森林文化周于主会场青岛崂山国家森林公园正式启动。本届山东省森林文化周以“弘扬森林文化 推动绿色发展”为主题同步开启线上活动。

 

 

主分会场活动亮点纷呈

活动当天,主会场青岛崂山国家森林公园设置了15个主题展区,呈现了森林文化精彩盛宴。普法宣传展区展示了森林文化制度,宣传了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条例,现场还发放了宣传材料,助力普法宣传;森林防火展区展示了森林防火文化,宣传普及了森林防火知识,展示了森林防火设备。国家公园文化展区以传播国家公园文化为主,展示了山东省黄河口、长岛国家公园创建成果。森林游憩展区展示了森林旅游文化,介绍了全省森林旅游概况。古树文化展区、花卉文化展区展示了古树、花卉文化,并介绍了山东省重要古树群落保护情况及花卉情况,现场组织插花体验。林产推介展区展示了产业文化,邀请林产品企业及林产设备企业参展,现场展示了山东特色林产品及产业设备。绿色低碳展区以普及绿色低碳知识为主,现场组织儿童开展低碳市集活动。新特优苗木展区通过展板及实物方式展示了青岛市植物新品种、特色苗木、优良乡土树种等。文艺创作展区组织了书法家、书画家及学生现场写生,引得大批观展者驻足观看。青岛公园城市规划和建设成果展区,展示了“山海人城融碧湾,红瓦绿树公园城”的公园城市规划建设成果。此外,主会场还开展了森林绿跑活动,一批志愿者沿着公园特定路线进行森林慢跑,气氛活跃。

线上森林文化周同步启动

各市分会场也依托各类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及国有林场、林草科普教育场所等,配套开展了具有地方特色的系列森林文化活动。

在森林文化周期间,全省16市将组织开展9个系列400场以上丰富多彩的森林文化活动,包括森林音乐节、低碳市集、森林露营活动等,涵盖普法宣传、自然科普教育、科技培训、森林运动、文艺创作、游憩体验、植树护绿、林产推介、成果展示等不同类型。活动还采取云直播、微视频等方式开展系列宣传活动,启动线上森林文化周,提升森林文化周社会影响力和美誉度。

本届山东省森林文化周同步启动线上活动,市民可拍摄“森林”主题视频,并添加话题“红瓦绿树公园城”发布在抖音平台,即可参加线上森林文化周。

森林文化盛会备受瞩目

第二届山东省森林文化周从5月20日持续至26日,是山东省森林文化事业发展的一大盛会,由山东省自然资源厅主办,山东省林业保护和发展服务中心、青岛市园林和林业局承办,崂山区人民政府、青岛市崂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协办,采取“1+N”模式,上下联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旨在传播林草文化,弘扬林草精神,推动森林文化建设品牌化、常态化,助力美丽山东建设。

在主会场青岛崂山国家森林公园举行启动仪式时,山东各市分会场按照统一时间、统一主题和统一品牌的要求组织开展活动,着力构建政府引导、行业指导、部门联动、全民共享的举办模式,激发各级政府、各类社会机构参与森林文化传承积极性。

青岛将借力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国家、省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指导和支持下,青岛市园林林业工作取得了较好发展。

2022年,青岛市园林和林业工作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聚焦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一二三四六十”目标定位,以市民满意为标准,以公园城市建设为契机,务实功、出实招、求实效,构建现代公园城市框架,扎实有效管护森林资源,增强市民的绿色获得感,不断放大园林林业品牌效应,各项工作成效明显。作为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的重头戏,公园城市建设如火如荼,太平山中央公园、浮山森林公园建设整治工作不断提质增速,目前已正式开放,成为岛城市民、来青游客休闲健身的好去处。

2023年,青岛市将组织实施101个公园城市建设项目,依托青岛“山、海、城”自然生态基底,依据公园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布局,在2022年建设项目的基础上,串园为带、聚带成网,重点推进“一带两园六十山,多廊多点一示范”项目建设。

借第二届山东省森林文化周东风,青岛将持续高质量发展园林和林业工作,高水平开展公园城市规划建设,高标准完成公园城市建设攻坚任务,为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高品质湾区城市做出新的绿色贡献。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黑龙江省垦区公安局建三江分局与经济发展局对加强粮食行业联合执法检查进行交流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