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人民视点 > 正文

以点带面 以“智”为治 以人为本

江苏宜兴消防全力织牢“九小”场所安全网

2023-05-29 15:54:54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宜兴市“九小”场所数量不断增多,这些场所虽然生产、经营面积小,但人员消防安全意识普遍不强、安全管理相对薄弱,易存在诸多火灾隐患,一不小心甚至会引发重大事故。2月23日,宜兴市召开专题会议部署推进“九小”场所专项整治工作,要求各级各相关部门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工作责任,系统排查化解风险隐患,全面提升“九小”场所安全水平。

自专项整治工作开展以来,宜兴市先后制定出台了《“九小”场所消防安全指导手册》《“九小”场所隐患分级判定标准》以及《“九小”场所权责清单》。宜兴消防牵头各板块进一步细化责任清单,探索出一系列好的做法和工作模式,不断提升“九小”场所安全水平,确保全市消防安全形势总体稳定。

创新机制 打造示范

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整治模式

宜兴市和桥镇区商贸区商户集聚,目前全镇遍布近3000家各类“九小”场所。自专项整治工作启动以来,宜兴消防会同和桥镇率先将镇区西横街西段划为整治试点区域,牵牢重点区域“牛鼻子”。

宜兴消防会同和桥镇创新建立了“九小”场所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机制,由镇“九小”场所安全管理办公室牵头,联动市场监管、行政审批等部门,搭建了能够第一时间掌握新办“九小”场所情况的“信息圈”,形成了齐抓共管、相互支持的监督网。围绕场所用电安全、消防安全,相关职能部门执法人员深入体检,开出问题清单,实现隐患清零,并在整治中总结出以三份清单问题到底、三支队伍快速推进、三张良方整治到位、三项保障落到实处和三个机制常态长效为核心的《和桥镇“九小”场所专项整治工作方案》,逐步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和桥经验”。

此外,该镇率先探索政企合作模式,联动全镇规上企业,选出85名具备电力职业从业资格相关电工证的专业人员,组建17支专业水电整改队伍,成为全镇“九小”场所的安全守护人。如今,宜兴市其他镇(园区、街道)充分借鉴和桥镇的工作思路和手段方法,结合实际情况,有力有序有效持续推进整治工作。

数据赋能 提升效率

让消防安全治理插上“智慧翅膀”

火灾最重要的是防范。近年来,宜兴消防在推广应用智慧消防管理模式上狠下功夫,筑牢基层消防安全“防火墙”。

宜兴消防联合经开区建设“码上安全”智慧监管项目,在每个“九小”场所张贴唯一二维码。场所负责人扫码后,自动在后台的电子地图生成点位,形成“电子底册”,同时对照系统中的隐患排查指引定期开展自查自纠,上传隐患整改前后对比图。后台对隐患进行闭环跟踪、逾期报警和智能分析,监管单位可根据后台自查情况进行实地检查,对“九小场所”进行量化排名和奖惩。日常工作中,相关执法人员通过手机扫码、填写巡查记录并将数据保存在云端,随时可下载留存、查询巡检数据,做到数据透明化,实现高效管理、共同监督。

“我们通过设计巡查‘二维码’,让每个商户都拥有了属于自己的‘身份证’,以‘互联网+监管’的创新技术手段助力线上安全监管,必将有效提升常态化监管效率。”经开区安委办主任盛幼群介绍,目前,该智慧监管项目正在屺亭街道进行试点,成熟后将全面推广使用。通过这样“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的监管模式,摸清了家底、查出了隐患、提升了能力、降低了事故,将有力推动“九小场所”消防安全治理工作向常态化、智慧化方向发展。

多措并举 宣传发动

推动形成人人尽责防治共同体

近日,宜兴消防宣传员走进辖区各类“九小”场所,“零距离”普及安全用火、用电、用气、用油常识,详细讲解如何正确拨打“119”报警电话、灭火器的使用方法以及火灾逃生知识。

在常态化做好入户宣传的同时,宜兴消防联合市公安局、市融媒体中心等单位,充分利用新媒体渠道向社会集中发布消防安全提示,积极发动网格员、消防志愿者在消防安全重点“九小”场所、居民住宅小区等地广泛张贴“消防安全码”,让群众线上学习“九小”场所消防知识。其中,宜兴消防联合市融媒体中心拍摄制作短视频《高喇叭掮老空:“九小”场所安全整治刻不容缓》,以通俗易懂的宜兴方言“嘚老话”,宣讲防火知识。目前,全市共发放《“小微”场所消防安全告知书》8000余份,推出相关新闻报道32条次,制作发布短视频10条次,刊发科普宣传15条次。

为着力培养消防安全“明白人”队伍,宜兴消防联合相关单位开展一场场沉浸式“九小”场所消防安全大培训,为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和管理人送上消防安全“大餐”,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指导性和实用性。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山火无情 人有情——鄂州项目积极支援鄂州市临空经济区山火救援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