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人民视点 > 正文

哈尔滨师范大学“三招”打好就业组合拳 交出民生满意成绩单

2023-06-01 11:44:28   

就业是民生之本,毕业生群体是高校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就业指导处在学校党委领导下,紧扣主题教育总要求,聚焦业务工作,谋好调查研究“硬招”、出好服务学生“真招”、亮好推动发展“实招”,交出民生满意成绩单,高质量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

一、调查研究出“真招”,“访企拓岗”行动齐发力

学校领导班子率先垂范,用好调查研究基本功,以“访企拓岗”为契机,加强校、政、企三方联合,深化产教协同,达成一系列校地企合作成果。先后赴深圳市部分教育部门和校友企业开展“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对接近400家优秀驻深企业(包括16家上市公司)和260家民办学校;与明水县、绥棱县、梅里斯区、龙江县等地开展就业合作对接,深化校地企合作。就业指导处统筹部署,迅速行动,针对企业人才需求、人才定向培养、学院专业设置、搭建毕业生就业平台等方面进行充分交流调研,先后赴福建省6个地级市和汕头市2个区开发就业市场,对接当地教育局、人社局、人力资源公司,走访部分企业、学校;组织二级学院抓住招聘黄金期,结合专业特点和学科特色到省内外开展访企拓岗活动156次,持续做好供需精准对接,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让就业行动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二、以调促行亮“实招”,细化就业指导办实事

就业指导处始终把学生就业指导作为工作头等大事,坚持“四个面向”,教育引导学生坚持面向未来,以发展的眼光选择就业;面向现实,以理性的心态对待就业;面向小众,以变通的思维拓展就业;面向实践,以积极的行动启动就业。统筹规划全校就业课程,持续开展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开设《大学生创业基础》《职业生涯指导规划》等9门课程,努力上好、上活就业课,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提升毕业生就业能力水平;全体专职教师连续两周下沉到学生公寓为毕业生修改简历,进行面试指导,变“学生找老师”为“老师找学生”、变“多对一讲授”为“一对一指导”,累计指导70小时,500余人次受益;在全校范围内向2024届毕业生下发调查问卷,收集有效问卷8904份,根据调研数据、聚焦学生关切问题精准发力,召开2024届毕业生就业专项座谈会,会上师生良性交流互动,从就业政策、就业观念、就业心态等多角度多方面对就业提出针对性意见建议,始终脚踏实地为学生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为打通毕业生全面就业、高质量就业最后一公里保驾护航。

三、推动发展动“硬招”,搭建合作平台促振兴

就业指导处始终聚焦全方位、多渠道、精准化开拓就业市场,搭建高质量就业平台,同时努力做好龙江引才留才工作,在校内掀起扎根龙江、振兴龙江热潮。深入挖掘优质就业岗位,积极促进哈尔滨师范大学与部分地市、教育局、人社局、人力源服务公司、大型企业集团签署意向性协议,本学期共建就业基地51个。充分发挥大型招聘会集聚效应,先后举办哈尔滨丁香人才周哈师大专场招聘会、春季大型招聘会、黑龙江省地市委书记进校园3场大型招聘会,共提供就业岗位29715个,2023届毕业生16500人参与。积极促进毕业生留省就业,先后与黑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哈尔滨市人事局等部门合作举办中型招聘会26场,共提供就业岗位6173个,2023届毕业生6030人参与。全力做优精准就业服务,以举办空中双选会、直播带岗、地市(县)和企业专场等招聘形式,精准匹配就业岗位和学院专业,共提供就业岗位11829个,2023届毕业生4222人参与,在搭建就业平台中深化就业合作,不断提升服务学生就业创业本领,为服务龙江经济社会发展、推动龙江振兴高质量发展集聚更多高素质人才,为建设现代化新龙江奉献力量。

未来,学生就业指导处将多措并举,精准做实做细就业指导和就业帮扶工作,为毕业生提供多元资源和专业服务,帮助毕业生迈好走向社会的第一步,以强有力的举措促进毕业生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为毕业生实现精彩人生搭建广阔舞台。

 

(责编:汪翠萍)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依兰县公安局开展迎“六·一”主题教育安全文化宣讲活动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