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人民视点 > 正文

湖北省红安县太平桥小学:以特色教育“培根铸魂育新人”

2023-06-21 19:01:35   

6月20日,在湖北省红安县太平桥小学手工刺绣教室里,该校六年级30多名学生正在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红安绣活传承人刘寿仙的手把手的教学下,一针一线学着“红安绣活”技艺。孩子们在刘老师的指导下,神情专注,一针一线往回穿梭着,一节课下来,一个个五颜六色的“宝葫芦”就在学生们的手中成型了。

这是红安县太平桥小学充分挖掘、整合地域资源,推进劳动教育新模式,发挥劳动教育综合育人功能,为学生成长奠基的又一举措。

“锦绣书香”写传承

太平桥小学现有12个教学班,351名学生,教职员工36人。该校立足实际,从“小”处着手,从“远”处着眼,致力于把学校建成“有质量、有品位、有个性”的“小而精,小而美、小而强”的乡镇名校。校园环境基本实现了绿化、美化、净化。

“近年来,我校以乡村少年宫、劳动实践基地为主阵地,开设了书法、刺绣、足球、电子琴大大小小的15个兴趣社团和特色课程。”太平桥小学校长许冰介绍,学校利用学校优质资源,重点打造了书法、刺绣两大特色社团,聘请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学校两位县书协成员分别担任刺绣、书法社团的辅导老师,以“锦绣书香”为品牌引领学校特色发展。

“非遗进校园活动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这样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扬非遗文化。”刘寿仙说,她会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通过分班分时给不同年级的学生教授非遗文化,丰富学生课后活动的同时,将非遗文化融入日常活动,让孩子们感受家乡传统文化。

“非遗文化的延续既要薪火相传,也要与时俱进,守正创新。”太平桥镇宣传委员王险说,非遗文化要坚持守正创新,才能保护和传承优秀非遗文化,让其在现代社会文化发展潮流中焕发新彩,彰显非遗时代价值。

据介绍,该校的少年宫特色活动在全省评比中两次获奖;劳动特色课程—刺绣,在国家、省市县被推介交流,特色文化在校园里自然生长,学生能在兴味盎然中完成一幅幅像模像样的刺绣作品,临帖习字在学校已蔚然成风,“锦绣书香”在该校已初显品牌效应。

许冰表示,太平桥小学将继续以“守正”接续传统的“脉”,以“创新”书写与时俱进的“魂”,开展丰富多样的非遗文化进校园培训活动,不断拓宽非遗传承传播路径,让非遗文化“火起来”“传下去”。

 

 

“六合、八好”育新人

该校围绕“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和需要”来构建,在实践探索的基础上,提出了“六合”的教育主张(适合学生,结合实际,符合时代,整合学校、家庭、社会力量,融合于生活与社会实践,组合各个教育环节),通过一系列的教育活动,努力把学生培养成“知性健全、德性完善、志性强健”的阳光少年。

推行“八个好”的养成教育,开展了“星级少年”评比,举行“一周一诵读,童声唱红歌,绣美新征程”等系列活动来帮助学生“修养品德,滋养根系,涵育情怀”。此外,该校坚持开展“一月一事”的户外拓展,坚持“三课两操两赛”的阳光体育,让学生在实践锻炼中“增长见识,强健体魄,淬炼意志”;依托少年宫开展各种兴趣社团,开设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多项校本课程,让学生在学校能“学有所得,技有所长,日有所进”。

“三尺讲台”炼师风

太平桥小学是一个以青年教师为主体的学校。学校教室平均年龄不到30、平均教龄不满7年,有60%的老师是教龄不满五年的新手。

“如何推动青年教师快速发展,让‘成长大于流动’,既是学校的现实需要,也是学校的未来考量。”副校长刘建琴据介绍,该校采取“德能兼修,双向发力;分层定向,阶梯成长”的方式来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

立业先立德。学校首先将锤炼师德作为教师教书育人的第一本领,将师德养成作为青年教师必修之课,通过组织学习、开展评议、自查纠偏、师德讲坛、典型引路等多种方式,让他们既心有戒尺又行有标杆,使师德自觉转化为持久、稳定的专业行为,守住了师德就守住了教育的初心。

针对不同层次的老师,学校提出不同的发展目标,按照“一年入门有套路、三年合格有模式、六年骨干有成果、九年优秀有专研”的目标量身定制不同的研修项目。

对三年以下的教师,学校通过师徒结对,建立“一对一、点对点”全过程的帮扶机制,要求他们要“读好三本书,备好每节课”(要求每位青年教师要读好《课程标准》《教学用书》《学科教材》三本书。要求三年教龄以下的教师必须手写备课,每课必有教学反思)。

对有着三至六年教龄的教师,学校要求每学期要完成三项研修任务:每人一节原创课(在规定的时间、规定的地点、用规定的资料备课,备完即上),每人一期“一课一得”的校本论坛,每人组织一次集体备课。

对有六年以上教龄的教师,学校提出三项要求,即:每学期主讲一节示范课,打磨一节精品课;参加区域教研的同课异构,主讲一节观摩课;每学期须至少获得一项市级以上的教研成果。

据介绍,近年来,该校逐渐形成了一支“有从教初心,有成长意愿,有研究意识,有专业追求”的青年教师队伍,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精准施教提质量

近年来,太平桥小学一直把保持较高质量水平、稳步提升教学质量看作学校高位发展的一个重要维度。本着务实重效的态度,采取“选点突破,精准施教,小步快走,持续跟进”的策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

提到教学质量的提升,许冰介绍,一是抓住常规不放手,要求老师把质量链条上每一个环节“备、教、辅、批、研、考、思”落到实处,在平时的常态教学中要做到“五个关注”:关注每一名学生,关注每一本作业,关注每一堂课,关注每一次教研活动,关注每一次测试。

如何使学困生能得到有效的转化?近年来,太平桥小学建立学困生责任包保机制,从校委会和党员做起,每人至少要结对3名学困生,认真落实4项帮扶活动(每周两次午间陪餐;每周两次单独谈话;每周一次学业辅导;每月一次家访),要建立有跟踪记载、成效分析的帮扶台账。通过真帮真扶,学生的精神状态有了明显的改变,学习的内驱力更强,成绩也有了明显的进步。

为保证常规教学能落到实处,见到实效,学校采取了“定期和不定期的教学检查;预约式和随机式的推门听课;解剖式和诊断式质量分析;问卷式和座谈式的学情调查”等多种方式加强对教学过程的监管。

该校以改革课堂教学模式为突破口,推行基于“两主”理念下的“五有”(有明确可检测的学习目标;有不少于20分钟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时间;有明确的学习策略;有不少于5分钟的学习反馈;有积极互信的教学关系)课堂。学校坚持每天8:20-8:25课前五分钟演讲,每周二,学校教务处邀请全体校委会成员及语文老师根据开学初抽签顺序,安排教师现场观摩。

围绕“五有课堂”,太平桥小学开展了一系列的校本培训和教学实践活动,在“五有课堂”的推行过程中,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被激发,课堂呈现出新的生态、新的生机,深受社会的一致好评。

近年来,该校按照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校本课程系列化开发的思路,围绕学生的核心素养,开设了六项校本小课程:“一周一诵读”“午写一刻钟”“计算一刻钟”“演讲五分钟”“口语五分钟”,还有“邀你读好书”的午间悦读,帮助学生的基本功、基本素养在日积月累中有了长足的进步。

据介绍,太平桥小学先后获得“2022年度教学质量优秀奖”“2022年度红安县平安校园” 等荣誉称号。该校的劳动课题多次在黄冈市作典型代表交流经验。(湖北省红安县太平桥小学 毛红平 严芳芳)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吉安水务集团:全力保障供水安全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