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人民视点 > 正文

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加速跑”

唐宏 邓琳 蒋纪宏    2023-06-25 12:06:08   

全州县以党建统揽全局,聚焦乡村振兴,大力实施党建与乡村振兴互融互促、同频共振,走出了一条党建强、产业旺、农民富、乡村美、治理优的乡村振兴路子。

党建引领产业旺

水稻种植一直是全州县的优势产业,今年全县粮食种植面积在110万亩以上。进入6月份以来,早稻钻心虫、卷叶虫和稻飞虱等水稻病虫害都不同程度地发生。为做好水稻病虫害防控工作,连日来,全州县农业农村局党支部联合龙水镇党委政府,组织农业植保部门的党员干部开展“一线党旗助力农业生产”活动。他们顶着烈日,在龙水镇桥渡、安陂、百福、光田等村开展农业机械化植保无人机统防统治工作。

截至6月10日,已在龙水镇早稻种植区开展病虫害统防统治面积1.6万亩,为今年早稻稳产增收、殷实“桂北粮仓”、保障粮食生产安全、端牢“中国饭碗”夯实了基础。

盛夏时节,瓜果飘香。在原村党支书廖跃美的带领下,深耕“桃李经济”的全州县两河镇鲁水村,2000多亩桃李果园迎来了丰收期,吸引了众多外地客商坐镇收购。仅此一项就为全村村民带来1500多万元的收入,实现人均增收1.2万元。同样,全州县其他乡镇助农增收也是“各显神通”。这是全州县党员干部助力农业生产、助推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

今年以来,全州县大力实施基层组织強堡垒工程,全面加强党的组织体系建设,选派4263名思想政治过硬、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党员干部下沉农村一线,采取“党建+企业+合作社+产业+农户”的联农带农帮农富农运行模式,在全县18个乡镇因地制宜完善乡村产业发展格局,把当地资源、生态优势转化为产品、产业优势,大力发展名、特、新、优等特色产业种植,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据统计,目前全州县共有2432家新型农业径营主体,其中国家级农业合作社示范社9家。今年1-5月全州县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306家,涉及粮食、药材、水果、蔬菜等种养及加工产业,实现多种农业产业的合理搭配和有效互补,使“压舱石”落得更稳,“产业链”拉得更长,“振兴路”越走越宽,一幅党建引领产业振兴的美丽画卷正在全州大地铺展开来。

客“流量”变客“留量”

6月11日,室外的天气虽然炎热,但在有“小九寨沟”之称的全州县安和镇龙井村却是微风习习。这里清凉舒适的环境,吸引着游客纷至沓来,流连忘返。

“这里山清水秀,特别是水质非常好。我们住在这里幸福感满满的。”来自江西省于都县的游客郑先生说,“今年春暖花开,我与老伴就奔着小九寨沟来了,我们在民宿馆里住了一个多月了,还想一直住下去。”

近年来,全州县安和镇以党建为引领,充分依托龙井村丰富的资源优势,以乡村全面振兴为目标,以建设乡村旅游为重点,对龙井村开启整治行动,通过強基础、通道路、拆违建、美环境、补链条等一系列活动,把龙井村建设成为“广西十大最美乡村”“广西生态旅游示范区”,集文化休闲、乡村度假、观光农业等多元业态为一体的自治区五星级乡村旅游“打卡地”。

据龙井村党支书龙智明介绍,目前,由村党支部、党员带头,在龙井村创建香芋、柑橘、百香果等种养产业基地10多个,开设民宿农家乐20多家,吸纳了100多名村民就业创业。这几年龙井村每年接待游客量在15万人次左右,单日最大客流量超过5000人次。下一步,龙井村将通过党建引领,担当实干,开拓创新,带领村民在改善环境、旅游服务质量上“提档升级”,持续拓宽村民增收渠道,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近年来,全州县撬动民间资本,先后投入近100亿资金,不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丰富了红色游、乡村游、高山游等旅游新业态,实现了客“流量”成客“留量”的质变。

“一网统管”促振兴

针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过程中基层群众遇到的难点、堵点、困点等问题,全州县不断夯实基层党组织堡垒战斗力,积极构建“县-乡-村-屯-户”五级管理架构,以50户为一格,把全县286个村(社区)划分为1492个红格,组建“村党组织+网络员+协管员”队伍。对各村(社区)党建、综治、信访、民政、应急管理等进行整合,实现“一网统管”。

今年,全州县“一网统管”点对点聚焦问题,面对面服务群众,帮助群众解决乡村振兴中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调整、矛盾纠纷调解等问题650多个,直接受益群众超过2万人,充分激活了广大群众追求幸福生活,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内生动力,有效地提升了基层治理能力和水平,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

目前,全州县76.5万干部群众正在县委、县政府的带领下,以只争朝夕、时不我待的昂扬斗志,努力在探索实践中把“新乡村风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美好蓝图一步一步变成现实。(全州县委宣传部供稿)

(责编:汪翠萍)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哈尔滨市消防救援支队举行“冰蓝使命·2023”水域救援实战拉动演练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