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人民视点 > 正文

高质量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高质量发展

2023-06-28 09:22:09   

近日,山西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陈安丽在太原市迎泽区、杏花岭区、尖草坪区、晋源区调研中明确指出,要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常态化推进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工作,推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不断取得新成效。

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是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本路径,基层党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建强基层党组织、打造党建网格链条、提升服务质量,将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优势,不断提升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筑牢红色“根基”,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严密的组织体系是党的优势所在、力量所在,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是破解基层治理难题的必要途径。要将组织体系建设嵌入社区治理结构中,以党建引领推动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有形有效覆盖,打通城市治理“最后一公里”。

一是强化组织建设,完善社区党组织的职能配备,党组织要切实把旗帜鲜明讲政治作为根本要求,始终强化政治引领,尊崇党章、党规,坚定执行党的政治路线、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通过严格落实“四议两公开”、民主集中制、“三会一课”、谈心谈话、民主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来严格组织生活;要坚持问题导向,坚定不移地开展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工作,对标对表,强弱项、补短板,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

二是抓好党员队伍建设,将党性修炼融入日常,不断更新理论知识,强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加强社区干部岗位管理专职化、能力素养专业化建设,全面提高党员队伍推动现代化发展建设的能力,打造一支“靠得住”“谋得深”“做得实”的党员干部队伍。充分将执行有力的党组织、能力突出的骨干队伍有效嵌入社区治理一线、群众生活一线。

延伸党建“触角”,扎牢网格化治理链条

网格化管理填补了基层社会治理中的“盲区”,整合了力量、链接了资源,有效回应居民诉求。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必须用好网格管理,发挥组织体系牵引统合作用,打造严密有力、一贯到底、执行高效的网格体系,做到民情在网格掌握、问题在网格解决,真正使网格成为化解矛盾的“减压阀”、服务群众的“连心桥”。结合本地实际,要努力形成“网格党委+网格党支部+网格党小组”与“网格指挥长+网格长+网格员+网格辅助员+网格信息员”三级组织引领、五级架构管理的网格治理体系,将社会综治、困难帮扶、环境治理、入户宣讲、应急管理等相关事项全部纳入网格治理体系,推动服务、管理、资源、力量向网格集聚。坚持重心下移,服务力量下沉,网格队伍夯实集采集员、服务员、调解员、巡查员、宣传员职责,始终将解决民生“关键小事”作为头等大事,回应群众诉求,真正让网格成为连家入户的“毛细血管”,激活基层治理“神经末梢”。建立健全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机制,对网格员加强日常培训、实行奖惩激励机制、明确法律责任,确保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经费、专职网格员劳动报酬和兼职网格员工作补贴等纳入同级财政预算予以保障,为基层治理能力强起来,汇聚更大合力、注入更大活力。

聚焦民生“关切”,突出“群众满意”指标

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加强社区服务能力建设,努力把群众的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办好办实办到位。人民满意是检验工作的最高标准,要充分发挥社区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打造有求必应、有诉必回、有疑必解、有难必帮的服务新模式。

一是建强党群服务阵地,推动街道、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全覆盖,建立起上下联动、示范引领、服务基层的党群服务中心体系,以“抓实基层组织,规范党员管理、组织动员群众”为重点,聚焦资源集聚、智慧管理、党群指导“三中心”定位,依托智慧管理手段,强化政治功能、教育功能、服务功能,兼顾各领域党组织、党员和广大群众需求,实现重点突出、全面覆盖,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二是提升服务水平,鼓励引导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干部、大学毕业生、退役军人中的优秀年轻人才到社区任职,在居住地亮身份、践承诺、作表率,抓好履职培训、案例教学、实战实训,着力提高党建工作、平安建设、服务群众等能力,建设“全科社工”队伍,配置网格员、辅警、法律顾问、红色代办员、多名志愿者的网格力量,梳理群众诉求、代理群众事务、处理群众难题。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积极动员各类志愿者、社区热心群众,组建政策宣讲、法律援助、健康义诊、扶贫帮困等服务团队,为群众提供组团式、专业化服务。

三是建立群众满意度评价制度,注重“群众满意”的硬性指标,牢固树立干事创业的导向,重点考核工作态度、工作作风、服务成效等情况,多到现场看、多见具体事、多听群众说,让群众有真正的评价权,切实做到难题真解决、群众真满意。(中共天镇县委组织部 薛超)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南江县双流镇:“四举措”推进移风易俗工作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