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人民视点 > 正文

南召县东庄村:

红色引领凝心聚力 绿色发展强村富民

2023-07-17 16:04:23   

走进南召县城郊乡东庄村,白墙红瓦的房屋错落有致,绿林环绕着白色大棚,山坡铺满了深蓝色的光伏面板,一幅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画卷在眼前缓缓铺展。

 

 

近年来,南召县城郊乡东庄村依托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驻村资源,形成“红色”资源引领“绿色”发展、林蚕菌药一体化产业带振兴发展的“一红一绿、一带一路”发展思路。目前,东庄村打造出坚强的战斗堡垒,初步形成了以食用菌产业为中心、多种产业并行发展的产业格局,为助推乡村振兴增添了强劲的“红色引擎”。

聚力红色党建,争创支部过硬星

群众富不富,关键看支部。城郊乡东庄村坚持抓党建激活力,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严格组织生活,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东庄村两委班子成员老中青结合、传帮带互补,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定点帮扶,班子结构合理、充满活力。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用好中央单位驻村资源优势,开展好联合党日活动、邀请党史专家讲党课,取得良好效果。

聚力一村一品,争创产业兴旺星

东庄村因地制宜选准食用菌为主产业,着力将“一村一品”深耕升级为“一村一产业链”,形成从菌种到菌棒、从种植到销售、从零售到品牌的全产业链。在菌种方面,积极申请利用统筹资金建立1座菌种生产中心,实现了菌种和菌棒的自我生产。在种植方面,设计村企校三方联合的食用菌种植模式,实现脱贫户独立种植生产目标。在销售和品牌创立方面,依托专项资金支持,注册村集体公司,并创立自主电商品牌“召东庄”,推进完成资质申请、商标注册、线上销售平台打造,利用多方渠道整合销售农产品。

 

城郊乡东庄村香菇产业带和柞蚕坡产业带

 

聚力基础设施建设,争创生态宜居星

科学谋划乡村发展,绘好蓝图把握方向。东庄村与厦门大学签订村庄规划合同,编制了《东庄村天蚕康养田园综合体发展规划》,为东庄村发展指明道路。

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打通全村旅游环线道路。新建村大门,拓宽入村路,解决了入村口因路窄、坡陡、弯急而存在的安全隐患;建设东庄村邵沟水库一条公路,为实现村内主要道路设施环线贯通,发展乡村旅游打下基础。

加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开展六乱六清工作,铺管道、拆违建、清河道、除垃圾,实现乡村环境“洁净美”。开展全村绿化工程和一宅变四园活动,在村道路旁进行植树造林、绿化亮化,栽种月季、南红竹、玉兰、紫藤等。加强生活垃圾、污水处理,卫生厕所建设等工作,全方位提升乡村颜值,擦亮乡村振兴底色。

聚力“三零”创建,争创平安法治星

调节群众矛盾,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东庄村建立以退休老干部、老党员、老组长等“三老”为民调解服务队伍,排查矛盾纠纷,化解问题隐患,将问题吸附在网格内,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有力地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活动,提高群众安全意识和法治素养。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行动,今年6月,对东庄村帮扶车间2个企业进行停业整顿,确保达到安全生产标准后再开工。多年来,东庄村连续获得省级健康村庄、遵纪守法村、无访村等荣誉称号。

聚力红色文化,争创文明幸福星

书香润心,红色铸魂。城郊乡东庄村全力打造红色文化名片,建成省级示范红色农家书屋1座,以红色党史读物为特色,打造舒适的学习环境,营造“人人阅读、共同进步”的良好氛围。

 

城郊乡东庄村农家书屋

 

移风易俗,培育新风。引导村民婚丧娶嫁简办小办节约办,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编写村规民约顺口溜,接地气又入人心。

奖学助学,助力梦想。2022年东庄村联合董店村、北沟村,对新录取的51名大学生发放“振兴奖学金”,鼓励优秀大学生以优异的成绩报效祖国、回馈社会。

“五星”支部创建号角吹响以来,城郊乡党委、政府将创建工作作为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总抓手,建强支部堡垒,坚持示范引领,打造出东庄村“支部过硬星”“产业兴旺星”、大庄村“生态宜居星”、庙坡村“平安法治星”等示范点,以点带面、面动成体,形成“主星引领、繁星璀璨”的创建态势。“我们将持续推动‘五星’支部创建走深走实,发挥好典型带动作用,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书写摘星夺旗新篇章。”东庄村党支部书记张金先信心满满地说。(南召县东庄村)

(责编:李茜)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蒲城县公安局一体化推进“打防管治宣建”工作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