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人民视点 > 正文

高校将工作站搬到乡村 为乡村发展注入新动能

——南开大学首批“中国式现代化乡村工作站”在河北“猫村”挂牌启动

2023-08-25 09:37:57   

8月16日,南开大学“中国式现代化乡村工作站”——“杨慧艺术乡建工作室”揭牌仪式在河北省保定市阜平县龙泉关镇黑崖沟猫村举行。这是南开大学在河北设立的第一个“中国式现代化乡村工作站”,该工作站作为创新型乡村发展举措被赋予了更广泛的社会意义,旨在推动社会发展和助力乡村振兴。

 

 

工作站入驻“猫村” 唤醒乡村多元化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乡村工作站在“猫村”建成,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研究意义。首先,该工作站提供了一个协作的平台,可以促进各方资源的整合与共享,加强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利用;其次,工作站以“猫村”为发展支点,进一步发挥辐射性的带动作用,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改善,回应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需求;同时,工作站作为乡村振兴实践的重要载体,其经验和模式对于研究乡村发展、农村治理和农村建设具有重要借鉴意义,通过提取农村发展的成功经验和有效方法,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持续推进提供科学依据和政策建议。

据介绍,艺术乡建工作室的目的是为了推动乡村发展,意义不在于“重建”,而在于“唤醒”,唤醒村民的文化自觉和主体性,唤醒社会多元力量的社会责任。通过总结、推广“猫村”艺术乡建的模式,为乡村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推进乡村发展与艺术文化的深度融合,并挖掘这一乡建模式推广的可能性和实践性。

葛新代表阜平县委县政府向南开大学“中国式现代化乡村工作站”和“杨慧艺术乡建工作室”在阜平成功挂牌表示祝贺,他表示希望猫村以此次挂牌活动为新起点,紧紧围绕绿色生态、艺术乡村建设推出一批具有特色的文创产品,打造更具参与性、互动性、深层次体验型的文旅产品,孵化具有影响力、传播力的特色文化品牌,推进文旅深度融合,持续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赵万里表示在“猫村”创建南开大学“中国式现代化乡村工作站”和“杨慧艺术乡建工作室”,是因为“猫村”在艺术乡建领域做了大量且卓有成效的工作,同时也积累了许多值得肯定和借鉴的成功经验。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工作站将围绕当前我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热点、难点问题展开深入调研,在精准规划现代化乡村工作方面,坚持科学设计、合理布局原则,深入开展乡村特色产业摸底调查,在各级层面科学制定县域乡村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并注意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等各类规划衔接。同时,不断丰富乡村文化内涵,让乡土文化温润乡村“精气神”,让乡村焕发生机和活力。支持和培养更多新农人,用自己擅长的方式,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助力乡村振兴。

 

 

为对接乡村振兴这一重大国家战略,南开大学成立了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研究院,并在全国乡村一线布局建设中国式现代化乡村工作站,南开大学将把工作站作为学校的常态化观测点,扎根基层开展实地调研,梳理总结先进经验和规律性做法,建立案例资源库,组织学校专家智库为解决中国乡村振兴中的痛点堵点问题提供“南开方案”,形成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系列高质量咨政报告。学校还将调动校友力量,依托地方政府,组建师生实践团队奔赴乡村一线,发挥专业优势设计开展实践项目,构建实施“知识传授-能力提升-实践锻炼-文化引领”的全过程育人链条。

以“猫村”建设为核心 探索乡村致富新模式

“猫村”位于龙泉关镇,是国内第一个猫主题的自然村落,也是乡村振兴建设的平台和艺术乡建的发生地。2019年,艺术家周合伟携三只野猫团队进驻黑崖沟开展公益教学活动。期间,正值当地村民脱贫搬迁,偏远山区的村民搬进了城镇,村民的猫大多留在了村里。周合伟团队关注到了留守猫的现象,并开始喂养它们。后来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周合伟团队开始在搬迁完成后的迁出村庄进行建设,久而久之自得其名为“猫村”。

 

 

“猫村”建设丰富了当地的文旅业态,以“猫村”建设为核心带动周边村落的社会发展,探索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新渠道,初步形成了区域联动发展的乡建格局。以文旅带动消费,为当地村民的脱贫致富、实现共同富裕发挥重要作用。猫村的未来属于“文、旅、创”综合业态,以乡村留守猫喂养为主题,落实友好社区营造方案,以艺术的方法来输出独特的人猫旅居模式。

中国式现代化乡村工作站和杨慧艺术乡建工作室的建成不仅是对乡村发展的积极探索,更是具有深远影响的社会实践。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无障碍环境建设检察公益诉讼工作推进会暨无障碍环境法治大讲堂在杭州举办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