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人民视点 > 正文

湖北嘉鱼:巧用“三招”盘活存量建设用地

梁慧芸 王一妍    2023-08-30 17:28:39   

近年来,湖北省嘉鱼县存量建设用地的基本县情是总量基数偏高、批而未供面积较大、存量建设用地未充分开发利用、长期闲置等,加上耕地“两项指标”不足,且自身的需求量较大,消化处置存量建设用地刻不容缓。在摸清基本县情后,该县刀刃向内,对症下药,巧用“三招”,不仅消化处置了存量建设用地,而且盘活了资源、资产和资金。

规划重构,优化布局

该县根据产业发展规划和存量建设用地的实际状况,科学规划,明确路径,先易后难,逐步盘活。在充分利用国土空间规划“三区三线”划定成果的基础上,科学规划产业功能布局,建立招商引资推荐用地目录和招商地图。将原有的省级开发园区“一区三园”总体规划,重新细部规划了电子信息产业园、农产品加工园、智能制造产业园、循环经济产业园等产业聚集区,构建了以农产品加工、纺织卫材、电子信息、冶金建材、汽车零部件等为产业链的招商格局。对因拆迁补偿未到位、无法达到净地条件的,县政府挤出资金,压实责任,做好土地平整和拆迁,充分释放土地产能,并对成熟的存量土地实行精准匹配。对储备建设用地,由政府再出资建设,进一步完善园区道路、管网等配套基础设施,进一步优化园区运营管理机制,推动企业落户园区、尽快投产,努力建成一批工业总产值过500亿的园区。通过分类梳理,建设了全县存量建设用地地块信息数据库和招商用地目录,实现县、县开发区和各镇、各相关部门的数据共享。2021年至今,存量地块成功引进武汉东湖学院、湖北浔味堂食品、嘉创半导体、嘉成电子、三环华兰等企业。

 

2019年10月,武汉东湖学院签约落户嘉鱼,政府积极引导项目在存量建设用地集中地区选址,项目用地面积2411.5亩,其中存量建设用地1871.9亩,占比78%。

 

科学腾挪,主动盘活

用活“征”“收”“搬”“转”“入”五字诀,切实盘活用好存量建设用地,杜绝占而不用或荒废土地资源现象。在具体过程中,突出法律支撑、科技赋能、金融赋能等保障措施,依法依规让闲置土地或停产僵尸企业主动退出、破产拍卖。加强部门监管,督促项目及时开工建设,对已开工未办理施工许可证的项目采取由主管部门出具开工证明等及时消化疑似闲置土地;利用技改等加大科技投入,实现半停产企业转型升级、提高土地产出率;利用金融支持等手段引导落户企业在规定期限内加大投入、尽快达效,努力实现存量资源合理利用。

 

2022年11月,县政府通过招商引进三环华兰(湖北)新材科技有限公司植物纤维循环产业项目,该项目落户于官桥镇,项目用地需求223亩。政府采取依法收回闲置土地128.88亩,有偿回购存量建设用地30.15亩,为县重点项目落地提供了用地保障。目前,项目正在建设中。

 

产业赋能,涅槃重生

嘉鱼县政府严格项目准入,注重产业集聚,着力形成多个现代化园区,产业发展格局从“小、散、乱”向“点、线、链”转变。针对产能落后和环保不达标企业,积极采取引进国有资本、国企注入资金等方式对嘉鱼潘湾工业园的68家化工企业进行一次性清退,彻底实现化工园区转型转产转向。依托“关”“改”“搬”“转”,潘湾工业园从传统的化工产业园向高端的装备制造、汽车零配件等智能制造产业园转型。截至目前,已清退19家化工企业,腾出面积603.53亩。企业清退后,县政府对接武汉都市圈汽车产业链,优先安排招商引资项目。目前已进驻3家装备制造等优质企业,已签订入驻意向协议企业7家。

目前,该县企业纷纷朝“高精特尖新”转型,朝绿色化、低碳化发展,朝节约集约用地方向转变。嘉鱼县通过规划重构“一张图”、土地处置“一盘棋”、招商引资“一张网”,其经济效应、环境效应和社会综合效应正在不断彰显、不断放大。(嘉鱼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责编:李茜)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江西南丰:“三大行动”厚植乡村振兴人才沃土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