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科学 > 正文

新型网络架构为6G体系化创新提供支撑

2023-03-27 10:34:14    科技日报

以移动通信技术每10年左右更新一代的规律判断,6G有望在2030年左右迎来商用。从近日召开的2023全球6G技术大会看,为推动这一目标的实现,全球产业伙伴关于6G的讨论已从分散转向收拢,更多聚焦于愿景需求、关键技术、统一标准和未来新一代移动信息基础设施架构。

“我们提出的6G‘数字孪生、智慧泛在’的需求愿景,在产业界形成了广泛共识。”中国移动首席科学家王晓云说,“面向2030及未来,6G将成为沟通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的桥梁,将和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泛在感知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融合,构建空天地一体的全球无缝立体覆盖,最终实现网络无所不达、智能无所不及。”

相对5G而言,6G网络将是一个更加复杂的“巨系统”,应用场景和指标体系都将有数量级的提升。

王晓云表示,5G网络以eMBB(增强型移动宽带)、URLLC(低时延高可靠通信)和mMTC(海量物联网通信)三大类应用场景为主,6G网络的场景更加多样,主要体现在5大方面的提升,即网络覆盖呈现出全域立体、网络性能指标种类和数值都有数量级提升、网络功能将是通信感知计算的多要素融合、网络运行维护更加高效,最主要的是服务供给方式将从单一固定到动态多样。

“我们认为,网络未来发展的方向是‘平台化服务网络’,即网络通过柔性变革,成为聚合相关业务能力的‘平台’,实现功能动态扩展、性能弹性提供、网络灵活生长、服务供需动态匹配,为用户提供多样化信息服务。”王晓云强调,“6G将围绕这几个提升突破关键核心技术,而这一切都将基于通信、感知、计算、智能、安全等深度融合的新型网络架构予以支撑,从而打造平台化服务网络,提供一体化信息服务。”

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中国移动通过《6G网络架构技术白皮书》提出并系统阐述了6G网络“三体四层五面”的架构总体设计,为6G体系化创新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王晓云坦言,当前国内外6G架构技术体系还比较发散,应基于需求及6G架构设计的共识,形成收敛的6G组网架构技术体系,她呼吁行业重点突破分布自治、数字孪生网络、空天地一体组网、低碳熵减、全服务化架构、移动算力网络、内生安全、内生智能8大关键技术,共同推进6G网络架构成熟。

全球6G研发已全面启动,正在成为新一轮科技创新的高地,而全球统一标准是产业生态持续繁荣的基础,更是承载6G创新的温床。

谈及于此,王晓云说:“打造6G全球统一标准是全球通信行业的共同目标,是运营商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将持续发挥在国际标准组织中的影响力,构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6G国际标准氛围,全力推动6G朝着全球统一标准和生态的方向发展,并发挥运营商需求牵引作用,引导全球产业把握好6G商用节奏,尽早培育商业应用和生态,做好6G技术和产业的充分准备。”(记者 刘 艳)

(责编:赵珊)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我科学家研发出可穿戴人工喉
下一篇:细胞生长快慢决定命运走向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