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科学 > 正文

以科研为骨 点燃桃李之火

——记江苏科技大学王琪教授

2023-07-27 16:40:51   

江苏科技大学王琪教授以CAD/CAM/KBE、数字化设计与智能制造技术、车辆工程/特种车辆设计与制造技术为研究方向,曾担任江苏科技大学机电与动力工程学院院长、硕士生导师,现退休返聘。

在大学工作期间,他先后承担了十多门课程的教学任务,以及综合实验、课程设计、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及毕业设计指导等全部实践性教学环节。先后主持或参与校级及以上立项的教改课题35项,获得多项教学研究与改革奖励,并参加了多部教材的编写工作。

在科技工作方面,发表论文160余篇,其中SCI、EI收录50余篇,主持或参与智能农机、高速离心机、超大洗涤龙、多功能药机、太阳能光伏跟踪、机器人技术、特种车辆设计与制造、精密锻件与骨科器械以及塑料固废回收等30多个高科技攻关项目,获得授权发明专利40余件。荣获国防科工委科技进步三等奖、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等20多个奖项。

 

 

不变的科研初心

选择了科研,就选择了使命和责任。从事科研多年的王琪教授,对此更是深有感触。众所周知,中国是农业大国,一直以来,都十分注重农业生产,而塑料大棚及地膜覆盖技术,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环节,但大量聚乙烯(PE)类农地残膜堆积,却成为环境的“杀手”。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江苏科技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张家港江苏科技大学产业技术研究院等联合组成塑料固废成套装备项目研发团队,王琪教授为团队负责人,开启了以实际需求为导向的创新研发。

科研从来都不是单打独斗。所以,他们一方面充分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一方面持续攻关,先后突破了农地膜高效撕碎、负压振动分离、多级复合清洗、高速高效单螺杆挤出、玻纤压嵌增强等关键工艺;发明了固气水旋风分离、拆包撕碎装置、分选回收装置、大长径比高效高速单螺杆、玻纤压嵌装置、三级托辊输送装置、移动凸轮式自动供托盘装置等设备,在技术和设备的帮助下,通过分级回收相关PE类固废,实现塑料固废再生建筑模板的高效、高速、节能、全自动化与智能化生产,其中的部分创新性关键技术更是走在了世界同类产品研发的前列。

因为需求,所以有了科研。当科研成果出现后,实践就是它的最好检验场。王琪团队的项目产品,在通过验收后,便走向了市场。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十分明显。

2008年,王琪作为高层次引进人才到江苏科技大学工作,在这里,他再次开启了科研与教学之路。

提到科研,王琪认为,踏踏实实的记录,才是提升的关键。在此过程中实现科技写作、学术内容和学术积累的统一与提升,达成助推科学实践的良性循环。而一份文笔通顺、逻辑性强,将研究背景、研究的创新性和意义、研究思路等内容详尽呈现出来的“好本子”,是攻克科研工作的金钥匙。

守护年轻人的梦想

每一个年轻的梦想,都值得守护。对王琪教授而言,他的学生就是他需要守护的人。从事科研工作的他深知,令人赞叹的科技创新,最初的状态,也许就是一个小小的梦想,经过细心的培育,渐渐有了科学的模样,经过一次又一次的探索,反反复复的验证,成为了新的科技。而这个过程需要引导,也需要鼓励,王琪教授,就是这样的引路人。

王琪重视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提想法、做实验、写论文……每一个环节他都严格把关。在他的悉心指导下,学生功底扎实、素质过硬。

但如何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科研当中,才是重中之重。所以,让理论落地,就成为王琪一直以来的教学理念。而与企业展开合作,便给了王琪把理念变成现实的机会,有了实践,更能进一步完善理论,产学研的贯通互动过程,也成为江苏科技大学的建设与发展重点。

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江苏科技大学(张家港)机电与动力工程学院目前已经成为以机电与热工相结合,智能车、机器人和机电一体化创新为特色的教学与科研基地,在机电和热能动力等行业中有着日益重要的影响。

在担任学院院长期间的王琪,一直关注着学院的发展,他将团队协作放在首要的位置。在他看来,没有团队合作,就无法从事科研和人才的培养。

通过与众多公司合作,学院的科研与实践,也顺利落地,完成了人才培养,科研探索,成果转化的立体教学发展模式,并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院的有志青年们,走上了心中的梦想之路。(供稿单位:江苏科技大学(张家港)机电与动力工程学院)

(责编:崔宝友)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对绿色化学的“奇思妙想”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