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科学 > 正文

水下自适应增强的胶黏剂获得新进展

2023-08-08 17:14:44    中国科学报

湿黏附在机械工程、海洋技术和医疗科学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在固-固界面含水粘接过程中,水分子的存在极易导致粘合失效,这主要是因为界面水阻碍了胶黏剂与基材之间的接触和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形成。对于界面水的去除,研究人员已进行了各种尝试,如界面吸水、疏水排斥和挤压,但这些方法并不能实现界面水的完全去除,很难保证界面的高性能黏附。

近日,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固体润滑国家重点实验室周峰研究员团队,提出了基于物理化学耦合的多尺度深度去水化机制,并基于该机制发展了一种水下自适应增强的胶黏剂,实现了苛刻环境下(高/低pH、海水)牢固的水下粘接,在水下固沙、水下修复和黏附失效检测方面获得了应用验证。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PNAS。

物理化学耦合的多尺度去水化机制包括凭借优异的润湿性实现在毫米尺度对界面水的物理替代。通过胶黏剂中异氰酸酯片段与水的化学反应而形成的气膜,实现在微米尺度对界面水的物理屏蔽,在分子尺度实现对界面结合水的消耗。水下自适应增强的胶黏剂这一系列瞬时自发的接触、铺展、润湿和凝胶化过程实现了对基底表面的牢固粘接。

水下自适应增强的胶黏剂表现出优异的水下黏附性能和广泛的基材适用性,在淡水、海水和不同pH水体环境中,均实现了从无机到有机材料表面的高性能黏附,其峰值超过1600kPa。良好的黏附性能和无外界能量输入的自适应增强特性,使水下自适应增强的胶黏剂在水下固沙、水下修复甚至黏附故障检测方面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

研究人员针对固-固黏附过程中界面水对水下黏附的影响机制研究,提出了一种物理化学耦合的多尺度去水机制,实现了黏附界面水的深度去除,屏蔽了水对界面黏附的影响,配合胶黏剂的自适应凝胶化,获得了水下的高强度黏附。该物理和化学耦合的多尺度深度去水化机制对水下黏附材料的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叶满山

(责编:赵珊)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朱卫国:在求真求实中探索
下一篇:60个站点形成网络提升陆地碳汇估算精度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