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科学 > 正文

扎根民族种源 书写时代篇章

——记中国农业科学院王立浩团队

2023-09-26 16:07:32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种子,从来都是农业发展的核心和灵魂。在有限的土地上,提升质量和产量,一直是中国育种人的“星辰大海”。中国农业科学院王立浩研究员,以甜辣椒种源的探索为第一目标,带领团队,兢兢业业,披荆斩棘,成功孕育出多抗、优质、丰产的“中椒”系列多个甜辣椒新品种。

 

 

以创新研发为己任

甜辣椒是我国的第一大蔬菜作物,全国播种面积约3200万亩(约占全国蔬菜面积的10%)。作为中国“菜篮子”的重要组成部分,甜辣椒的种业创新,从来都是王立浩团队的研发重点。

以国内需求为研发目标,然后,走出去。这就是甜辣椒的发展”纪录片“。团队首席王立浩研究员正是这部记录片的缔造者,而主角就是甜辣椒新品种——中椒。

精益求精,或许是对科研工作最恰当的形容。甜辣椒的育种研发,也是如此。近年来,辣椒轻斑驳病毒病、番茄斑点萎蔫病毒病等新型流行病害普遍暴发,严重威胁了甜辣椒产业的发展。

发现问题,就要解决问题。于是,王立浩研究员带领团队通过广泛收集国内外资源、挖掘优质关键新种质,建立、完善甜椒多抗性鉴定筛选技术,不仅创建了辣椒抗番茄斑点萎蔫病毒病等11个抗病基因的分子标记选择技术并应用,还利用种间远缘杂交、分子育种技术突破创制出核心自交系,进一步育成多抗、优质、丰产的“中椒”系列9个甜辣椒新品种,且广泛应用于甜辣椒育种行业内。

 

作农民朋友的知心人

把成果写在大地上。经常与农民朋友打交道的王立浩,深知种业推广的重要性。“脱贫致富需要项目,对农民朋友而言,甜辣椒就是很好的选择。”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恩施咸丰县的中椒系列品种的推广。

2016年,咸丰县楚城农业合作社流转200余亩土地建成了高山蔬菜基地,其中80%种的都是王立浩团队推广的“中椒6号”“中椒106号”等辣椒。近年来,楚城农业合作社辣椒每亩收益达6000元以上,且经过种植技术培训,当地的产量和商品品质有了进一步提高,并辐射带动周边500亩以上。

 

走出去的民族种源

这就是创新的力量。通过此次创新,王立浩团队不仅将甜辣椒种源掌握在手中,还通过推广,让其走向世界。

其中,“中椒105号”占广东、广西和海南地区华南冬季甜椒面积的80%;“中椒106号”华中、华东露地高山栽培微辣椒面积的70%;“中椒107号”占河北、山东、山西、辽宁等北方早春和秋延设施栽培甜椒面积的60%。截至2021年,品种大面积推广累计约800万亩,而“中椒105号”和“中椒107号”为同类品种中面积最大的品种。

因地制宜,高效发展,从来都是王立浩团队的立身之本。他们始终结合地方自然资源优势引导农户开展特色品种种植,湖北高山红泡椒基地、广东、海南南菜北运甜椒基地、华北设施甜辣椒高效种植基地因此而逐渐形成,有效助推了“中椒”系列品种的高效转化和广泛应用,农民依靠科技,就业创收,产业兴旺。

在满足国内种植的同时,王立浩团队将目光放在了更广阔的天地。比如,“中椒105号”已经有两年出口国外,推广面积也在逐年扩大,已经推广到200多亩。

值得关注的是,现在的中椒系列品种从甜椒、到微辣辣椒再到辣椒一应俱全,不仅可以全方面满足不同人群的口味,还做到了品种类型多样和周年供应。

由于注重辣椒的品种,辣椒的商品品质、消费品质和营养品质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好看、好吃、营养,成为辣椒品种的制胜法宝。

 

将科研进行到底

科研是责任,亦是使命,所以,科研没有止境。最近王立浩获得了崖州种子实验室的项目资助,开展新的征程。三亚是种业创新的硅谷,王立浩团队将利用好这一平台,产出更多科技创新结果。

基础研究是应用研发的基础。团队与程锋课题组、意大利专家合作,研究构建了一年生栽培辣椒种的全基因组变异图谱,首次揭示了辣椒从野生/祖先品种、地方品种到现代栽培辣椒品种的驯化选择和育种改良历程。首次在植物中鉴定并验证了控制果实朝向的关键基因Up。提出了关键基因位点主导辣椒驯化、分化和类型多样化的演化模型,为辣椒分子育种与改良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相关研究成果以封面文章形式发表于国际著名学术期刊《分子植物》。

近年来,王立浩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神农中华科技奖一等奖1项、农业农村部2019-2021年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成果奖一等奖1项等诸多荣誉。

但荣誉属于过去,科研却在创造未来。在这种理念的指引下,王立浩将继续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用更多的科研成果,书写中国辣椒产业的故事和未来。(供稿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责编:崔宝友)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新研究称外星生命或不以碳为基础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