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科学 > 正文

研究揭示调控纳米颗粒内吞新机制

张思玮    2023-12-26 13:47:17    中国科学报

近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李子健教授团队在Nano Letters杂志在线发表了一项最新研究成果,揭示了调控纳米颗粒内吞的新机制。

纳米颗粒是成像、诊断、治疗和药物递送等领域中非常具有前景的工具。许多纳米颗粒需要进入到细胞内才能发挥其生物学作用。纳米颗粒主要以内吞的方式进入细胞内,其中clathrin途径被认为是介导纳米颗粒内吞最重要的途径之一。但目前关于clathrin介导纳米颗粒内吞的调控机制尚不清楚。

为此,李子健团队基于量子点在众多纳米颗粒中具有独特的荧光属性,便于细胞内吞研究观察的特性,选择量子点作为代表性的纳米颗粒,研究纳米颗粒内吞途径的调控。研究发现接头蛋白HIP-55在量子点启动clathrin途径后被招募到clathrin囊泡表面,与clathrin相互作用。之后HIP-55与F-actin细胞骨架结合,协调clathrin与F-actin细胞骨架之间的力学作用,从而促进量子点内吞。

随后,研究人员也利用小动物活体成像、组织成像的方法以及透射电镜结合元素分析等方法,证明HIP-55在体内调控量子点内吞。

“HIP-55依赖的纳米材料调控机制为纳米颗粒内吞机制提供了新理论,也为纳米药物研发提供了新思路。”李子健说。

据悉,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李子健教授为本论文的通讯作者。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博士研究生关开行和已毕业的硕士研究生刘凯为论文的第一作者。该论文工作得到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与健康科技创新工程项目的资助支持。

(责编:赵珊)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DNA何时实现“随手测”
下一篇:恽迪:对核能的认知与思考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