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乐游 > 正文

擦亮大运河“金名片”

徐士敏 张爱东    2023-01-04 16:01:00    人民日报海外版

江苏省宿迁市京杭大运河上货运船只穿梭往来。

陈 红摄(人民图片)

 

2022年初,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安徽和河南等大运河沿线六省两市在当地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写入“推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或“建设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及相关举措;2022年4月,位于山东德州的四女寺枢纽南运河节制闸开启,来自岳城水库的水滚滚向前,京杭大运河实现了近一个世纪以来的首次全线通水;2022年底,《关于京津冀协同推进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的决定》通过,三地政府建立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作协调机制,统筹大运河及沿线文化资源,构建跨区域文化遗产连片、成线整体保护体系。

这是2022年大运河文化发展中的大事,也成为下一步大运河保护、传承、利用中的新起点。

要擦亮大运河这张“金名片”,离不开生态和文化。

大运河的部分河段曾经两岸“散乱污”,污水直接排放到运河里,河水变黑了,成了附近居民眼中的“臭水沟”。随着大运河沿线环境治理的推进,沿河森林覆盖率不断提高,水质明显改善,大运河重新成为水生生物的乐园。一条沿大运河绿色生态带日益焕发光彩,为各地建设宜居、宜业、宜游城市“加分”,成为当地百姓休闲游憩的好去处,大大增强了人们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文化不是化石,也不是标本,而是绵延不绝的生活。流淌千载的大运河,既促进了经济发展,也积淀着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勇气,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文明。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工程最大、里程最长的运河,千年以来除了发挥防洪排涝、内河航运的重要作用,其沿线的历史与文化更是璀璨夺目。2014年,京杭大运河申遗成功,成为中国重要的文化符号。近年来,大运河沿线城市大力打造大运河璀璨文化带,为这些城市增添了文化魅力。

切实保护、传承、利用好大运河,让大运河焕发时代新姿,将为美丽中国画卷添上重要一笔。以生态起笔、以文化落笔,大运河保护、传承、利用将开启崭新篇章。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文旅驿站”亮相湖州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