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瞰平山县城,美丽的冶河穿城而过。 崔志林摄 |
逶迤的光禄山下,卧着一个安详宁静的小村庄——河北省平山县里庄村,也是《人民日报》创刊地。小时候,我常站在光禄山上俯瞰平山县城,玉带般的冶河穿城而过,流向远方,让我对未来充满憧憬。
冶河,是平山县城的一道靓丽景观,它发源于山西省境内,从娘子关进入河北,流经井陉县,再入平山,与滹沱河汇合。县志记载,“冶河西环城廓,一望水鲜石洁,春可泛也”,每逢元月十五上元佳节,“歌欢喧阗,游屐杂沓,灯月荧荧,俨星桥火树矣,山光送影,林壑交辉,波底流音,泉石皆韵,为西河盛事也”。流水蜿蜒在河床之上,夹岸芦苇、庄稼织成一望无际的青纱帐。“冶河春泛”的景观曾吸引许多文人墨客为之吟咏。
上世纪60年代初,冶河上建起第一座跨河大桥,它也是河北最早的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桥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平山县城的快速发展,这座大桥逐渐不能满足居民交通所需,冶河上又陆续架起3座跨河大桥。
前些年,平山县开始改造提升冶河,先是在县城段筑了橡胶坝,拦河蓄水,然后在河两岸建起湿地公园,几个崭新漂亮的沿河小区拔地而起。河水如镜,现代化的建筑倒映在冶河水面,让县城有了一种时尚感。两岸公园里的绿树红花、小桥亭廊,让人觉得如临江南水乡。入夜,平山县城沉浸在梦幻般的灯光里,条条街道,华灯璀璨。冶河之上的音乐喷泉,如诗如画,跨河几座大桥,宛如游龙竞渡,长虹卧波。
“城内高山城外平,奇哉光禄对林峰。”这是古人对平山县城的描述。在县城的南北,光禄山和林山遥遥相对。两座大山自然形成城市天际线,使县城容貌和山水地貌相得益彰,协调融洽。近年,平山县注重依水造景,建设“碧水长滩,花海绿廊”,新增加的绿地、景观水面和绿带长廊,与含黛远山遥相呼应。如今,县城建成区面积扩大了。一个个老旧小区逐步被现代化时尚小区所替代,市内公交、共享单车等设施齐备。
潮平岸阔,百鸟齐飞,如诗似画。一有闲暇,县城居民常到河边漫步,观花赏鸟。随着县城自然生态环境的改善,包括中华攀雀、黑鹳等在内的数百种珍稀鸟种在这里栖居。到了冬季,一些候鸟迁徙而来,在冶河边嬉戏。“去冶河看鸟”成为居民们喜爱的休闲活动。
作为一名文字工作者,我很关注一座城的人文内涵。夜幕降临,我常放下手头工作,来到冶河岸边寻找创作灵感。举目远眺,崭新的高楼大厦与经过修缮的孔庙、冶河畔被黄土掩埋的商代遗址,和谐共融。闲暇时间,我常去县城文庙,探看保存完好的几处古碑和几棵古柏树。这些柏树从唐代时就“站”在这里,其中一棵柏树不仅古老,还因“怀抱桑树”而让人啧啧称奇。这棵树围达5.2米的唐代老柏树,到了清代,空了的柏树主干中落进一颗桑树籽,之后,桑树便在柏树的怀抱中安了家,长得枝繁叶茂,与半枯半荣、古意十足的柏树相映成趣。数十名平山的文人雅士常聚在文庙的“藏经阁”,或挥毫泼墨,或纵论古今,成了县城一道文化风景。
我久居平山县城,上班、购物、聚会,紧张而充实。闲暇时,我喜欢静坐“藏经阁”一隅,看着窗外风景,细细品味这座城市日新月异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