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绿色 > 正文

公园城市建设应强化生态属性

吴文娟    2023-04-13 11:42:11    中国绿色时报

近年来,“公园城市”成为热门词汇,出现在各个网络平台。公园城市有哪些特点?公园城市又该如何建设?

近日,在浙江杭州举行的2023城市高质量发展国际论坛上,多位专家结合公园城市主题,从不同角度分享公园城市建设实践探索,共同探讨城市绿色开放空间建设和生态园林城市发展新思路。

蝶变“生态绿心”

满城山色半城湖,一草一木皆生机。

绿色就是杭州的幸福底色。在杭州,“教科书式”的公园层出不穷,如花港公园、太子湾公园、长桥溪水生态公园等,成为引领中国园林的典范。

钱塘自古繁华。从老杭州到新杭州,从人间天堂到美丽新天堂,各个时期,杭州生态建设成效都遥遥领先。杭州是如何做到的?

杭州市园林文物局副局长唐宇力认为,杭州的生态发展,离不开城市不断蝶变的“生态绿心”。“生态绿心”延续城景交融的城市格局,既是“大型城市公园”,更是“生态地标”。

从过去的“西湖时代”到如今的“拥江时代”,杭州已经建成西湖、西溪、湘湖、良渚四大“生态绿心”。杭州“生态绿心”的不断蝶变,也对杭州城市公园的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

唐宇力表示,每一个“生态绿心”都涵盖“森林+湿地+田园+文化”等优质生态景观,承载生态保育、景观游憩、休闲健身、文化引导、雨洪管理等功能,正在成为全国城市公园的标杆之作。

面向未来,杭州将继续以建设“江南韵味、国际魅力”的公园城市为目标,强化城市绿地与外围山水林田湖等各类生态空间的衔接,加快构建城乡一体、内外有机联系的绿地生态系统,高品质打造人人享有的公众之园,让杭州加速从“城市里建公园”走向“公园里建城市”。

缓解“城市痛点”

人们来到城市、居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好。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物质财富积聚和基础设施建设虽然为人们的生活创造了优越条件,但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

“人们一直在探寻城市与自然相处之道。”江苏省规划设计集团风景园林与旅游规划设计院总工程师刘小钊说,“公园既是生态的支撑要素,又是民众日常生活与城市公共服务的空间载体,新时代城市与公园应该回归原初的生态属性。”

建设城市公园,呼吁城市与公园回归原初属性,首先应该利用好生态本底。

刘小钊分享了江苏省园博会推动城市建设的案例。南京借力园博会加强景观环境等建设,推动产业升级与城市活力提升;徐州借力园博会探索老旧公园改造与景区提档升级,促进绿色开放空间体系的高品质构建;淮安借力园博会,关停砖瓦砂石企业、改造废弃地和推进环境整治,加快全市环境的大力整治,使废弃地得以重生,加速了城市更新步伐。

刘小钊表示,建成的园博园在会期是绿色宜居生活场景的展示空间和催生平台,会后则是民众休闲游憩、运动健身和生态体验的重要场所,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城市压力,对公众幸福感的提升也大有作为。

释放“绿色福利”

“公园城市应该至少具备两大特征:普惠,提高全民生活品质;系统,将生态引入城市。不是在城市中建公园,而是把城市变成大公园。”在谈起公园城市这个概念时,河南风景园林学会副秘书长段凤蕊说。

段凤蕊认为,当公园与城市相融合,才能让生活不仅有诗和远方,更有触手可及的丰富体验。

那么,如何做到将公园与城市相融合?

“一是生态属性,保护为先、绿色发展,坚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二是空间属性,园中建城、产城一体,坚持一个城市组团就是一个功能区;三是公共属性,人本逻辑、共治共享,坚持党建引领构建社会治理新格局。”段凤蕊说。

简而言之,就是要将公园城市的建设由建设城市绿地转变为建设城市绿色公共空间。

段凤蕊分享了南阳月季大观园项目的案例。通过项目整体规划可以看出,整个项目以月季文化为主题,打造特色生态主题公园;以绿色生态为本底,营造多样化生态园林;以蓝色水轴为脉络,构建生态景观廊道,将专类主题公园打造成城市的绿色纽带,不仅践行公园城市理念,更引领城市绿色发展。

城市的终极容颜是什么模样?那一定是人们生活在如诗如画的公园中,与绿树为伴、穿越花香、倾听鸟语……不可否认的是,城市如何释放“绿色”福利,如何提升市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是今后每个公园城市打造的破题关键。

(责编:李茜)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多水源补水 促生态恢复
下一篇:筑牢生物安全屏障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